地名:九龍鎮 | 隸屬:旺蒼縣 |
區劃代碼:510821116 | 代碼前6位:510821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H |
長途區號:0839 | 郵政編碼:628200 |
轄區面積:約5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793人 |
人口密度:約17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文星村 | ~200 | 村莊 | 境內有地名文家梁,文姓居住的山梁。解放后曾為新興耕作區;文革時為紅星大隊;1984年1月更名為文星村,建立村民委員會,屬蒼龍鄉;1992年9月撤鄉建鎮…[詳細] |
廟子村 | ~201 | 村莊 | 該村境內修建有一寺廟故得村名。1962年命名為廟子大隊,屬茶元鄉;1984年1月更名為廟子村,建立村民委員會,屬蒼龍鄉;1992年9月撤鄉建鎮時劃入九…[詳細] |
首石村 | ~202 | 村莊 | 境內有一埡,埡上長有碩石,石酷似人首,故名。…[詳細] |
印斗村 | ~203 | 村莊 | 此村位于印斗寨境內,遂借寨名為村名。公社化時命名為印斗大隊,屬茶園鄉;1984年1月更名為印斗村,建立村民委員會,屬蒼龍鄉;1992年9月撤鄉建鎮時劃…[詳細] |
蒼山村 | ~205 | 村莊 | 此村處于蒼坡河以南且多為山地。1962年命名為蒼山大隊;1984年1月更名為蒼山村,建立村民委員會,屬蒼龍鄉;1992年9月撤鄉建鎮時劃入九龍鄉(原蒼…[詳細] |
柏林村 | ~206 | 村莊 | 地處埡口,其旁邊有三棵柏樹而得名。1962年命名為柏林大隊;1984年1月更名為柏林村,建立村民委員會,屬蒼龍鄉;1992年9月撤鄉建鎮時劃入九龍鄉(…[詳細] |
先鋒村 | ~207 | 村莊 | 意指建設美好山村,爭當先鋒模范。1956年合作化時期,先鋒建立了文風、東岳、先鋒三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時,在此建立先鋒耕作區,轄玉…[詳細] |
大竹村 | ~208 | 村莊 | 大竹嶺位于本村境內,遂借嶺名為村名。1962年命名為大竹大隊;1984年1月更名為大竹村,建立村民委員會,屬蒼龍鄉;1992年9月撤鄉建鎮時劃入九龍鄉…[詳細] |
地名由來:
因政府駐地九龍山而得名。
基本介紹:
九龍鎮位于旺蒼縣最南端,介于東經106°28′59.76″~106°48′32.67″和北緯32°02′10.98″~32°03′63.84″之間,東鄰巴中市南江縣和平鄉、菩船鄉,南接巴中市南江縣雙流鄉,西連廣元市蒼溪縣石馬鎮、黃貓鄉,北界木門鎮、化龍鎮和蒼溪縣黃貓鄉,東西最大距離10.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8公里,幅員49.7平方公里。屬低山丘陵區,山呈橢圓形,由五條溪溝和三座山組成,地勢北高南低,相對海拔437米~912米。境內河流屬渠江水系,灣灘河源于蒼溪縣黃貓埡,流經大竹、鴿子、蒼山、文星、先鋒五村,全長20公里;大田河源于印斗村印斗寨,流經大竹、蒼山、柏林三村,流入南江縣和平河,全長
榮譽排行:
2023年3月,綿陽市農業農村局命名九龍鎮為2022年度綿陽市鄉村振興先進鄉鎮。
文化旅游:
九龍寨剿匪烈士紀念碑地理位置:旺蒼縣九龍鎮蒼山村保護管理單位:旺蒼縣退役軍人事務局 九龍鎮人民政府保護級別: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紅線占地面積:0.44平方米保護范圍:紀念碑東、南、西、北
旺蒼九龍寨紅軍戰斗遺址位于旺蒼縣九龍鎮蒼山村,是旺蒼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和九龍鎮人民政府共同管理的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該遺址的保護紅線占地面積為0.44平方米,保護
歷史沿革:
清屬南江縣吳埡鄉。
1933年南江縣上九區名團總部。
1933年8月紅軍于鄉場上置長赤縣第六區蘇維埃政府。
1951年劃歸旺蒼東藩區建立白龍鄉。
1961年置白龍公社。
1966年改名先鋒人民公社。
1981年更名為蒼龍人民公社。
1992年更名為九龍鄉。
2015年10月20日,撤鄉設立九龍鎮,直屬旺蒼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