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半邊街社區 | 隸屬:牛華鎮 |
區劃代碼:511112101003 | 代碼前6位:511112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川L |
長途區號:0833 | 郵政編碼:6148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因104省道改道,原老街道房屋拆除了靠涌斯江邊臨江建筑的一半,僅剩靠山的半邊街故而得名。
基本介紹:
半邊街社區成立于2001年10月,由云華街,解放街,團結街三個居委會合并而成。班子每三年進行換屆,采取自薦和公推公選的方式選舉產生新的領導班子。社區黨總支下轄三個黨支部,有黨員112多名。社區所轄區域占地1.5平方公里,居民住戶1950戶,約3302人。社區下轄35個居民小組。居民代表11人,企事業6個。個體業主57人。 社區在工作中,以建設美麗和諧社區為主題,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依法治理社區”為理念,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有序開展社區工作,促進了國家惠民政策在社區的貫徹落實,讓群眾感受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半邊街社區與碳壩市社區、巴巖井社區、沙板灘社區、二碼頭社區、三塔村、觀音堂村、順山村、星火村、群眾村、浸水村、沔壩社區、杉樹村、湯家壩村、石江村相鄰。
歷史沿革:
民國38年(1949年)隸屬樂山縣第二區云華鄉,1950年成立7、8、9三條街居委會,隸屬犍為縣第八區,1951年10月隸屬五通橋市牛華鎮。
1982年第一次地名普查,將7、8、9三條街居委會分別更名為云華街居委會、解放街居委會、團結街居委會。
2001年10月三個居委會合并為半邊街社區居委會,隸屬五通橋區牛華鎮管轄至今。
周邊相關:
半邊街社區附近有中國根書藝術館、道士觀、永利川廠舊址、寶子山上“洋房子、張公館--劉伯承居住地、通材中學遺址--中共通材中學特支活動舊址等旅游景點,有西壩生姜、五香蟲、參麥團魚、黃雞肉、五通橋豆腐乳、蝦須牛肉等特產,有五通橋龍舟競技、夾江書畫紙、夾江武術、夾江國畫紙、夾江畫紙等民俗文化。
區劃: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牛華鎮·半邊街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