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撤銷石碑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曹營鎮管轄,曹營鎮人民政府駐鳳鳴村4組。
珙縣石碑鄉地處珙縣東南邊陲,位于兩省三縣交界地。其東南與云南威信縣交界;西與珙縣曹營鄉相接;北與興文縣的九絲鎮相連。轄區海拔在400—1500m之間。主要為中、低山區和丘陵區,常年降雨量平均在1200mm左右,平均氣溫22℃。水資源豐富,東有大石盤河橫貫轄區,北有建武河,南有鄧家河。大石盤河、建武河環繞石碑流入鄧家河后匯入南廣河。鄧家河流域司允村境內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全鄉幅員面積42.47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為55%;總耕地面積為7318.8畝,其中田4457.8畝,土2861畝。轄7個行政村57個農業社,全鄉總戶數2242戶,總人口:9440人,其中農業人口:9139人。
鄉境內生態旅游資源豐富,植被茂盛,植物繁多,風景幽雅,風光旖旎,山奇水秀,主要有:1、位于紅沙村境內雄偉的大都山下早侏羅紀的“石碑珙縣龍”恐龍化石群;2、著名的四川省永興茶場境內的大龍潭風景區和萬畝觀光茶場;3、紅衛村境內的生物桫欏峽谷;4、鄧家河漂流及沿岸巖溶山水;5、司堡村境內的溶洞(回龍洞)。其中石碑恐龍最具吸引力,鄧家河漂流及巖溶山水,具有地區和部分區域旅游價值。
石碑鄉是典型的農業鄉,多為山區,鄉域經濟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今年年初鄉黨委提出了“以人為本,壯支柱、強農村、興旅游、促商貿,建和諧特色石碑”的奮斗目標,除在糧食生產和畜牧養殖上大做文章之外,還立足鄉情,發展茶葉、蠶桑、烤煙等經濟作物。茶葉以四川省永興茶場為龍頭,紅衛、紅光的部分村社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自然條件,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茶葉生產,今年這兩個村成片的造茶面積已達3500畝,其中投產茶園1600畝,產茶1400擔,其中優質茶950擔,實現產值近140萬元。隨著蠶繭價格的上升,全鄉蠶桑開始恢復性生產,擁有密植桑園800畝,可產繭700擔;烤煙生產今年全鄉達1500畝,產煙1500擔。今年可望爭創省級“生態農業示范鄉”。
鄉境內水資源豐富,共有規模大小不等的水電站7個,裝機8800千瓦的豬圈門電站已動工建設,既合理地利用了自然資源,又解決了部分富余勞動力。另外鄉境內還有飛龍磚廠和石碑竹木加工廠兩戶私營企業。著名的四川省永興茶場更是帶動了一方經濟的發展。
戴元懷烈士墓,位于珙縣石碑鄉紅衛村10社,小地名“觀音井”,距珙縣縣城87公里。戴元懷(1909年—1935年),字安瀾,江西省泰和縣苑前鄉人。1928年參加黨領導的武裝斗爭。1929年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