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犀池社區 | 隸屬:犀浦街道 |
區劃代碼:510117006009 | 代碼前6位:510117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川A |
長途區號:028 | 郵政編碼:61173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舊時此地是犀池村,遂沿用其名。
基本介紹:
犀池社區是犀浦鎮上街、下街、南街的外圍區域。有常住人口2500人左右,約850戶。全村有9個居民小組,8個黨小組,77個黨員。暫住人口1萬余人。2004年撤村并居后,犀池社區撒村建立犀池社區,2008年12月,原玉泉村3社、6社的玉泉街、玉龍五巷劃歸犀池社區管理。
犀池社區的街道是1992年村民劃地建房后逐漸形成的,到2001年街道的雛形基本形成。作為犀浦新城重要組成部分的犀池社區,最先形成的街道是犀池一街、恒山大道和迪康大道,以后是犀池二街、犀池三街,到2008年12月將玉泉村的玉泉街、玉龍五巷劃歸犀池社區上,犀池社區大大小小的街道共有21條。
犀池社區最富裕的街道是恒山大道,因為那里是
信息來源:成都市基層公開綜合服務監管平臺
歷史沿革:
早在70年代,為反修公社反修大隊。
2019年,成府函(2019)128號文件,撤銷犀浦鎮設立犀浦街道,更名犀浦街道犀池社區。
2020年村社區調整將泗合社區和犀池社區合并,設立犀池社區居民委員會;成都市郫都區人民政府批準,批復號為郫府函〔2020〕84號。
周邊相關:
犀池社區附近有西部最美水鄉·三道堰旅游景區、成都市農科村旅游景區、望叢祠、三道堰青杠樹景區、媽媽農莊、戰旗村景區等旅游景點,有郫縣豆瓣、蜀繡、云橋圓根蘿卜、唐元韭黃、新民場生菜、郫筒酒等特產,有郫縣豆瓣傳統制作技藝、古城棕編、古城竹鳥籠制作技藝、蛾蛾燈、郫縣望叢賽歌會、唐昌布鞋制作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