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壩苗族鄉 | 隸屬:興文縣 |
區劃代碼:511528200 | 代碼前6位:511528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川Q |
長途區號:0831 | 郵政編碼:644400 |
轄區面積:約12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34萬人 |
人口密度:約18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晏州社區 | ~001 | 鄉中心區 | 晏州社區是大壩苗族鄉唯一的社區,管轄范圍基本為原來大壩鎮的老街區,社區下瞎4個居民小組,社區有人口3486人,我鄉的金融和商業集散地,也是我鄉城鎮人口…[詳細] |
平寨村 | ~203 | 村莊 | 平寨村屬我鄉二半山區村,2017年脫貧村,全村人口1588人,其中貧困戶人口450人,下屬有8個生產小組。經過2017年脫貧攻堅,該村道路全部硬化,連…[詳細] |
小寨村 | ~206 | 村莊 | 小寨村屬我鄉二半山區村,全村有7個村民小組,2018年脫貧村,全村人口1881人,貧困人口有543人,經過脫貧攻堅,該村道路全部硬化,連戶路貫通各戶,…[詳細] |
龍塘村 | ~207 | 村莊 | 龍塘村屬我鄉二半山區村,2015年脫貧村,全村人口1970人,其中貧困戶人口132人,下屬有13個生產小組。經過2015年脫貧攻堅,該村道路基本硬化,…[詳細] |
紅旗村 | ~209 | 鄉中心區 | 紅旗村屬于城鄉結合部村,緊鄰鄉集鎮,和省道,交通便宜,全村人口2096人,有個生產8個小組,經濟相對發達,經濟形式以商業貿易和外出務工為主,轄區內城鄉…[詳細] |
朝陽村 | ~210 | 鄉中心區 | 朝陽村緊挨我鄉社區集鎮,交通便宜,人員流動量大,全村有11個生產小組,人口2410人,該村土地資源豐富,壩區平田基本承包流傳,有占地2000多畝的紅旗…[詳細] |
建國村 | ~211 | 鄉中心區 | 建國村屬我鄉政府所在村,2014年脫貧村,全村人口2388人,其中貧困戶人口65人,下屬有11個生產小組。該村屬于城鄉結合部村,從全鄉來看經濟相對發…[詳細] |
柏坳林村 | ~213 | 村莊 | 柏坳林村屬我鄉二半山區村,位于大壩鄉西南方,緊鄰云南威信縣的主干道,有13個生產小組,苗漢雜居。該村是2018年脫貧村,全村人口1920人,其中貧困人…[詳細] |
芭茅灣村 | ~214 | 村莊 | 芭茅灣村屬我鄉二半山區村,2017年脫貧村,全村人口1142人,下屬有6個生產小組。經過脫貧攻堅,該村道路全部硬化,連戶路貫通各戶,新的黨群中心開展便…[詳細] |
古佛臺村 | ~217 | 村莊 | 古佛臺村屬我鄉高山地區村落,屬2018年脫貧的貧困村,人口903人,其中貧困人口為284人,有5個生產小組。該村地勢較高,平均海拔在1000以上,由于…[詳細] |
四龍村 | ~221 | 村莊 | 四龍村是進入大壩苗族鄉的第一個行政村,人口1785人,下屬有8個生產小組。轄區內有礦山企業三個,包括兩個采石廠,一個硫金沙廠,另外還引進的投資石海洞天…[詳細] |
沙壩村 | ~223 | 村莊 | 沙壩村是我鄉人口最多的大村,是原沙壩鄉合并而來,所以人口多,人口有2936人,有13個生產小組,2015年的脫貧村,全村95戶貧困戶。該村的經濟主要以…[詳細] |
地名由來:
大壩苗族鄉因大漁洞、小漁洞包圍寬闊的大壩而得名。
基本介紹:
大壩苗族鄉位于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距縣城25公里,東接麒麟苗族鄉,南接壤云南威信縣舊城鎮,西連九絲城鎮,北靠石海鎮和仙峰苗族鄉。幅員面積128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1個社區,149個社,有農戶7860戶,28540人,其中苗族1037戶,4347人,
海拔在420米—1056.5米之間,年均溫度18.8℃,年降雨量1356毫米,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降雨充沛,光照適中。屬低山地貌,有少量平壩。
-
自然資源
水資源:有大漁洞、小漁洞、洞河三條主要河流;
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磷、硫鐵礦、高鋁礦等。
土地資源:有耕地面積16045畝,其中:田9680畝,土63
榮譽排行:
2021年7月,大壩苗族鄉被命名為2018—2020年度“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大壩高裝之鄉)。
文化旅游:
紅軍長征紀念碑位于興文縣大壩苗族鄉朝陽村2組,小地名尖山子,距離興文縣縣城26公里。1935年2月3日,紅軍長征時,紅一軍團突破敵軍三道防線,從敘永、金鵝進駐大壩宿營,林彪的軍團部駐于大壩關
沙壩紅軍烈士紀念碑位于興文縣大壩苗族鄉沙壩村,小地名柏楊坡,距離興文縣縣城31公里。1935年2月5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從大河至大壩,兵分兩路前往云南扎西(今云南威信),其中一路是紅一軍團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敘永七區。
1951年,劃歸古宋縣等四區。
1958年,屬大壩公社。
1959年,并入敘永縣。
1983年,劃歸興文縣。
1984年,改大壩區。
1992年,區改鎮。
2006年,與沙壩苗族鄉合并為大壩苗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