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梅雨鎮 | 隸屬:鹽源縣 |
區劃代碼:513423102 | 代碼前6位:513423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W |
長途區號:0834 | 郵政編碼:615700 |
轄區面積:約20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78萬人 |
人口密度:約13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梅雨社區 | ~001 | 鎮鄉結合區 | 因很早以前廣東梅州人在此設驛站,俗稱梅驛,后諧音梅雨。…[詳細] |
龍家灣社區 | ~002 | 村莊 | 有龍姓人家在此山灣居住,故名。2020年7月,由龍家灣新村改為龍家灣社區。…[詳細] |
蝦耙溝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因此地有一條河像捕魚的蝦耙而得名。1951年命名蝦耙溝村,隸屬梅雨鄉管轄。1958年屬梅雨公社一大隊1小隊。1984年屬梅雨鎮蝦耙溝村,沿用至今。…[詳細] |
杉八窩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因此地有8顆大杉樹,故名。1957成立人民公社時為二大隊。1982年生產隊撤銷,成立杉八窩村民委員會,歸梅雨鎮管理,沿用至今。…[詳細] |
八家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因此地以前有八家人居住,故名。1960年隸屬于梅雨公社四大隊。1980年生產隊撤銷,成立八家村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梅雨堡村 | ~204 | 鎮中心區 | 因此地以前為梅州人設立的驛站,故名。1957年建立梅雨五大隊。1982年后生產隊撤銷,成立了梅雨堡村民委員會,歸梅雨鎮管理,沿用至今。…[詳細] |
娃兒嘴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解放時期,紅軍從此地路過,從高山往下看就像娃兒的嘴,因此得名。…[詳細] |
黑山村 | ~208 | 村莊 | 因此地的山顏色較深,故名。1972年屬博大公社五大隊,1981年改為博大鄉五村,1993年撤區并鄉建鎮時更名為梅雨鎮黑山村,沿用至今。…[詳細] |
金山村 | ~209 | 村莊 | 因當地盛產礦物質,故名。1992年前為柏林鄉六大隊。1992年撤區并鄉時并到梅雨鎮沙坎壩村。2004年后更名為梅雨鎮金山村,沿用至今。…[詳細] |
西家坪村 | ~210 | 村莊 | 西家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樹子洼村 | ~211 | 村莊 | 樹子洼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很早以前廣東梅州人在此設驛站,俗稱梅驛,后因諧音演變為梅雨。
基本介紹:
鹽源縣轄鎮。1951年置梅雨鄉,1958年與興隆鄉合并改飛躍公社。1961年析建梅雨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2公里。面積208平方公里,人口2萬。鹽木、鹽左公路橫穿鎮內。轄蝦耙、杉壩窩、小河邊、八家、梅雨堡、娃兒嘴、西家坪、河壩、雙獅、三溝、黑山11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玉米。畜牧業以豬、禽為主。
榮譽排行:
2021年1月,梅雨鎮入選2020年四川省衛生鄉鎮(街道)名單。
歷史沿革:
1951年,設梅雨鄉。
1958年,與興隆鄉合并為飛躍公社。
1961年,析置梅雨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92年,鄉改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