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奇鄉是一個純牧業鄉,農牧民大部分收入來自畜牧業。飼草料充足與否直接關系到畜牧業的長足發展和農牧民收入的穩步提高。為此,該鄉把草料基地建設做為全鄉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目前已建成人工草料地3000畝,2006年采取苜蓿、大麥、油菜套種的方法,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2007年計劃再增加2000畝草料基地,到2010年,全鄉草料基地將達到3萬畝。
以前農牧民到阿圖什去,得先坐小半天的班車到縣城,然后再繞道烏什、阿克蘇,奔波600多公里才能到達。2003年,S306全線貫通,農牧民到縣城坐班車只需40分鐘,到阿圖什也只有200多公里,而且全是平坦的柏油路。更為重要的是,道路修通了,農牧民思想也開放了,市場經濟意識逐漸被喚醒了。許多農牧民紛紛放下鞭子,走出大山,把自家生產的酸0、馬0、馕、水果、手工藝品、家禽、牲畜等拿到市場上進行銷售,增加了家庭收入;大部分富余勞動力積極參加草料基地建設、赴外地拾棉花等勞務輸出工作,既掙了“外塊”又增長了見識;還有一些農牧民在縣城開門面做起了生意,來了個鯉魚跳“農”門,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安居方能樂業。抗震安居工程自2004年實施以來,經過三年的努力,到 2006年底,全鄉累計建成抗震安居房641套,使3000余農牧民喜遷新居。同時,該鄉按照統籌兼顧、合理布局、配套建設、綜合開發的原則,將抗震安居工程與牧民定居、防病改水、農網改造、新農村建設等緊密結合起來,并實現了“建造一座房屋、培訓一個工匠、帶動一戶家庭”的目標。目前已累計培訓農牧民700余人次,有40名農牧民每月按時領取工資,當上了抗震安居工人。
硬件過硬方能拴心留人。2004年底,徹底摘除了“無電鄉”的帽子,全鄉除少數山區牧業點以外,95%的農牧民用上了電,也看上了電視。2005年9月,程控電話開通。而后,移動公司的鐵塔也在鄉政府門前豎立了起來,大山里的柯爾克孜族農牧民足不出戶便可與外面的世界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