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喀勒塔勒鎮 | 隸屬:阿克蘇市 |
區劃代碼:652901100 | 代碼前6位:652901 |
行政區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新N |
長途區號:0997 | 郵政編碼:843000 |
轄區面積:約966.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9萬人 |
人口密度:約4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英博斯坦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英博斯坦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闊庫拉村 | ~200 | 村莊 | “闊庫拉”,意為“挺拔”,故名。1957年成立第一高級社。1958年改為第一生產大隊。1984年鄉恢復建制后,成立闊庫拉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英古勒巴格村 | ~201 | 村莊 | 當地群眾喜歡種植花草,果園多,因此而得名。英古勒巴格,意為“新花園”。…[詳細] |
喀讓古托格拉克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因區域內胡楊樹較多,當地群眾取名“喀讓古托格拉克”,因此而得名。“喀讓古托格拉克”,意為“幽深的胡楊林”。…[詳細] |
博斯坦村 | ~203 | 村莊 | 本村土壤資源豐富,綠化環境優美,根據區域文化特點命名而得名。“博斯坦”,意為“綠洲”。…[詳細] |
尤喀克博孜其村 | ~204 | 村莊 | 因轄區內人民熱愛勞動,取名“尤喀克博孜其”,因此而得名。“尤喀克博孜其”,意為“上織布匠”。…[詳細] |
阿熱博孜其村 | ~205 | 村莊 | 因維吾爾族人民熱愛勞動,取名“阿熱博孜其”,因此而得名。“阿熱博孜其”,意為“織土布的人”。…[詳細] |
托吾熱其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因轄區維吾爾族婦女勤勞致富,善于勞動,取名為“托吾熱其”,因此而得名。“托吾熱其”,意為“織毛口袋人”。…[詳細] |
喀拉喀什村 | ~207 | 鎮中心區 | 因區域內有一條河流,故取名“喀拉喀什”,因此而得名。“喀拉喀什”,意為“黑色的河岸”。…[詳細] |
托萬克博孜其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因轄區維吾爾族婦女勤勞致富,善于勞動,因此而得名。“托萬克博孜其”,意為“下邊織大布的人”。…[詳細] |
秋納克村 | ~209 | 村莊 | 外地一名商人經常來此地經商,感覺當地人們很謹慎,同時缺心眼,因此商人取名“喬納克”,因此而得名。“喬納克”,意為“缺耳朵”。…[詳細] |
托萬克秋納克村 | ~210 | 村莊 | 地片區域很像一個瘸子形狀,不成形,取名“托萬克喬納克”。“托萬克喬納克”,意為“下缺耳朵”。…[詳細] |
尤喀克薩提村 | ~211 | 村莊 | 與同村地名相同,在同村名的上部區域,因此取名“尤喀克薩提”。“尤喀克薩提”。“尤喀克”意為“上”。“薩提”意為“棚子”。…[詳細] |
薩提村 | ~212 | 村莊 | 根據棚戶區域,取名“薩提”,因此而得名。“薩提”,意為“棚戶”。…[詳細] |
托萬克薩提村 | ~213 | 村莊 | 因地處同名村下部而得名。“托萬克薩提”,意為“下棚戶”。…[詳細] |
尤喀克阿勒迪爾村 | ~214 | 村莊 | 尤喀克阿勒迪爾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托萬克阿勒迪爾村 | ~215 | 村莊 | 托萬克阿勒迪爾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瑪坦村 | ~216 | 村莊 | 很久以前,有一批商人攜帶著人工制的粗布到該地經銷,因此而得名。“瑪坦”,意為“粗布”。…[詳細] |
英阿克艾日克村 | ~217 | 村莊 | 區域內有連片的核桃樹生長在水渠邊,因此而得名。“英阿克艾日克”,意為“核桃樹邊的水渠”。…[詳細] |
英買里村 | ~218 | 村莊 | 早期有許多新修建的房屋,在當時規模較大,因此而得名。“英買里”,意為“新村”。…[詳細] |
卻日庫木村 | ~219 | 村莊 | 因轄區有一片沙漠,取名“卻日庫木”,因此而得名。“卻日庫木”,意為“沙漠包圍”。…[詳細] |
克地木阿依瑪克村 | ~220 | 村莊 | 相傳,這里有一個村莊,比較古老,故名為“克地木阿依瑪克”。“克地木阿依瑪克”,意為“古老的村莊”。…[詳細] |
尕旺村 | ~221 | 鎮鄉結合區 | 曾經有大臣在此居住,故名。“尕旺”,意為“大臣住過的地方”。…[詳細] |
納瑪特村 | ~222 | 村莊 | 據傳說,以前有個獵人,因打野豬不慎擊中了一名老婦人,故名“納瑪特”。“納瑪特”,意為“打死了老大娘”。…[詳細] |
色日克克爾欽村 | ~223 | 鎮鄉結合區 | 色日克克爾欽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哈薩克村 | ~224 | 村莊 | 哈薩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吐格曼貝希村 | ~225 | 村莊 | 吐格曼貝希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阿熱多斯庫里村 | ~226 | 村莊 | 因該地片樹林密集而得名。“阿熱多斯庫里”,意為“濃密的樹枝”。…[詳細] |
多斯庫里村 | ~227 | 村莊 | 早期區域內樹木較多,樹枝濃密,故得名。“多斯庫里”,意為“濃密的樹枝”。…[詳細] |
地名由來:
據傳說,古代該地胡楊樹較多,因生長繁茂、枝葉墨綠因此而得名。“喀拉塔勒”,意為“黑樹條”。
基本介紹:
阿克蘇市轄鎮。1953年建立第三區,1958年成立喀拉塔勒火箭公社,1962年改為喀拉塔勒公社,1971年更名衛東公社,1984年改設喀拉塔勒鄉,1996年撤鄉建鎮。位于城區南,距市區49公里。面積966.7平方公里,人口3萬,有漢族、維吾爾族2個民族,其中維吾爾族占90%,漢族占10%。阿(克蘇)塔(里木)公路穿境而過。轄闊庫拉、英古勒巴格、喀讓古托格拉克、博斯坦尤喀克、伯孜其、阿熱伯孜其、托吾熱其、喀拉喀什、托萬克博孜其、秋納克、托萬克秋納克、尤喀克薩提、薩提、托萬克薩提、尤喀克阿勒迪爾、托萬克阿勒迪爾、瑪坦、英阿克艾日克、英買里、卻日庫木、克地木阿依瑪克、尕旺、納瑪特、色日克克爾欽、哈薩
榮譽排行:
2021年10月,喀勒塔勒鎮被命名為2021-2023年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21年9月,喀勒塔勒鎮被認定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喀勒塔勒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4年7月,喀勒塔勒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歷史沿革:
1950年設二區。
1953年,改第三區。
1958年成立哈拉塔公社。
1971年改稱為衛東公社。
1984年,成立哈拉塔鄉。
1989年更名為喀拉塔勒鄉。
1996年經自治區民政廳批準,撤鄉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