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瓊庫恰克鄉 | 隸屬:巴楚縣 |
區劃代碼:653130206 | 代碼前6位:653130 |
行政區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新Q |
長途區號:0998 | 郵政編碼:844000 |
轄區面積:約124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56萬人 |
人口密度:約2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玉祖木呂克巴格村 | ~200 | 鄉中心區 | 此村葡萄多,故而得名。玉祖木呂克巴格,意為:“葡萄園”。…[詳細] |
蘇外提其買里村 | ~201 | 村莊 | 1920年開始一些編筐子的人來居住,故而得名。蘇外提其買里,意為:編筐組。…[詳細] |
闊納瓊庫恰克村 | ~202 | 鄉中心區 | 最早發大水在此村沖擊了一個大坑,故而得名。闊納瓊庫爾恰克,意為:老坑。…[詳細] |
瓊庫爾恰克巴扎村 | ~203 | 鄉中心區 | 瓊庫爾恰克巴扎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詳細] |
格什勒克村 | ~204 | 村莊 | 一百年前此地是戈壁蘆葦攤,故而得名。格什勒克,意為:蘆葦村。…[詳細] |
吐格曼貝希村 | ~205 | 村莊 | 以前村里有一個小磨坊,故而得名。吐格曼貝希,意為:磨坊。…[詳細] |
英巴扎村 | ~207 | 村莊 | 英巴扎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塔勒克村 | ~208 | 村莊 | 原來這里有一排的葡萄園,故而得名。塔勒克,意為:葡萄苗。…[詳細] |
明哈達村 | ~209 | 村莊 | 1920年左右,由阿克墩向下游挖了一條渠,渠離此村有一千丈,故而得名。明哈達,意為:一千丈。…[詳細] |
結然帕塔村 | ~210 | 村莊 | 六十年前,農民灌水時,從稀泥里抓住一只黃羊,故而得名。結然帕塔,意為:黃羊陷入沼坑的地方。…[詳細] |
賽克散庫足克村 | ~212 | 村莊 | 因最早1984年命名為賽克散庫足克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巴格托格拉克村 | ~213 | 村莊 | 早年前此地為胡楊林,村民挖渠飲水,故而得名。巴格托格拉克,意為:胡楊樹。…[詳細] |
阿克托格拉克村 | ~215 | 鄉中心區 | 本村以前有一名美麗的維吾爾族婦女,1850年這位婦女去世后安葬在胡楊樹下,經常有人詢問該婦女葬地,故而得名。阿克托格拉克,意為:墳墓。…[詳細] |
克孜勒庫木村 | ~216 | 村莊 | 本地多沙子,且呈紅黃色,故而得名。克孜勒庫木,意為:本地沙子多,呈紅黃色。…[詳細] |
吾斯塘博依村 | ~217 | 村莊 | 以地貌特征命名,此地以前旁邊有一條渠,故而得名。吾斯糖博依,意為:“渠的附近”。…[詳細] |
且克且克村 | ~218 | 村莊 | 百余年前,從莎車且克且克村遷來兩戶人在此定居,故而得名。且克且克,意為:且克且克人的村莊。…[詳細] |
玉吉米力克村 | ~219 | 村莊 | 以植物命名,此村有多桑樹,故而得名。玉吉米力克,意為:桑樹園。…[詳細] |
塔什郎托格拉克村 | ~220 | 村莊 | 1920年左右,財主阿布都熱買提把一個快要死的人拋在胡楊樹下,故而得名。塔什郎托格拉克,意為:扔在胡楊樹的人。…[詳細] |
希龐村 | ~222 | 村莊 | 有個牧民用樹枝搭了三個涼棚,形似公園里的涼亭,故而得名。希龐,意為:涼亭。…[詳細] |
元寶勒克村 | ~223 | 村莊 | 1949年以前,從喀什來了個財主,用元寶買下此地,故而得名。元寶勒克,意為:元寶村。…[詳細] |
木尕勒村 | ~224 | 村莊 | 村里面大部分人是從岳普湖木尕勒村遷過來定居的,故而得名。木尕勒,意為:一個叫木尕勒的地名。…[詳細] |
古勒巴格村 | ~225 | 村莊 | 1890年岳普湖縣巴衣阿瓦提鄉古勒巴格的農民來到這里定居,故而得名。古勒巴格,意為:美麗的花園。…[詳細] |
拱拜孜村 | ~226 | 村莊 | 因本村房屋大多為圓頂,故而得名。拱拜孜,意為:圓頂屋。…[詳細] |
溫阿勒臺庫什村 | ~227 | 村莊 | 村里四個地方各有四個庫什勒克地,故而得名。溫阿勒臺庫什,意為:十六個庫什。…[詳細] |
鐵日木村 | ~228 | 村莊 | 1949年以前,本村的農民大多數是從岳普湖縣鐵日木鄉搬過來的,故而得名。鐵日木,意為:“五湖四海匯集一處”。…[詳細] |
其乃巴格村 | ~229 | 村莊 | 本村以前是綠化不好,不干凈,后來村民一起努力種下很多樹木,衛生也很干凈,故而得名。其乃巴格,意為:“像碗一樣干凈的果園”。…[詳細] |
地名由來:
因此鄉多沙包凹坑,故名。瓊庫恰克,意為“深坑”。
基本介紹:
“瓊庫恰克”譯成漢語為深坑之意。該鄉位于巴楚縣城西南部,距縣城105公里,與伽師、岳普湖兩縣接壤,省道215線橫穿鄉境內中部。全鄉25個行政村、12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3655人,戶數8147戶。全鄉總面積12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為8.9萬畝。主要以農業為主,農作物有小麥、棉花、玉米、瓜果、蔬菜等。
2003年該鄉遭受地震災害,鄉黨委、政府大力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帶領全鄉各族干部群眾團結一心、頑強拼搏,取得了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偉大勝利。經濟建設也取得了可喜成績,實現了大災之年奪豐收,各項事業篷勃發展的奮斗目標。鄉-朱準平同志也因此榮獲第十四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稱號,6村黨支
歷史沿革:
1965年阿瓦臺區撤銷,將北部的其乃巴格、群庫恰克、克孜努爾、巴格拉乎拉克4個管理區建成群庫恰克公社。
1970年改稱紅旗公社。
1977年恢復群庫恰克公社。
1984年改為瓊庫爾恰克鄉,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