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伊車嘎善鄉 | 隸屬:霍爾果斯市 |
區劃代碼:654004200 | 代碼前6位:654004 |
行政區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新D |
長途區號:0999 | 郵政編碼:835000 |
轄區面積:約12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8萬人 |
人口密度:約14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8個社區、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和諧社區 | ~001 | 村莊 | 因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氛圍而得名。…[詳細] |
賽克山屋依社區 | ~002 | 村莊 | 賽克山屋依,哈薩克語,意為八十間房子,故名。…[詳細] |
卡拉巴克社區 | ~003 | 村莊 | 以所在地理位置有茂密的樹林而得名。卡拉巴克,哈薩克語,意為茂密的樹林。…[詳細] |
喀拉奧依社區 | ~004 | 村莊 | 因所在地理位置為黑色的洼地而得名。喀拉奧依,哈薩克語,意為黑色的洼地。…[詳細] |
開干社區 | ~005 | 特殊區域 | 因陽光充足,朝陽的溝而得名。開干,蒙古語,意為朝陽的溝。…[詳細] |
庫魯斯社區 | ~006 | 村莊 | 因所在區域蘆葦較多而得名。庫魯斯,蒙古語,意為蘆葦溝。…[詳細] |
格干社區 | ~007 | 村莊 | 因所在地理位置為向陽的南坡,陽光充足而得名。格干,蒙古語,明亮之意。…[詳細] |
幸福社區 | ~008 | 村莊 | 為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得名。幸福,是一份精神上的慰藉,也是物質上的一種滿足。幸福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詳細] |
加爾蘇村 | ~200 | 村莊 | 因為地理位置為臨近水崖的坡上的村莊而得名。加爾蘇,哈薩克語,意為臨近水崖的坡上的村莊。…[詳細] |
伊車嘎善村 | ~201 | 村莊 | 因伊車嘎善鄉鄉名而得名。伊車嘎善,錫伯語,意為新的村莊。…[詳細] |
赤哲尕善村 | ~202 | 主城區 | 赤哲尕善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柳樹渠村 | ~203 | 村莊 | 因村邊有大水渠,渠邊多柳樹而得名。成立于1958年,原名火箭公社三大隊,1963年改為團結大隊,于1966年劃歸伊車嘎善公社,為三大隊,1984年11…[詳細] |
喀拉塔斯村 | ~204 | 村莊 | 喀拉塔斯,哈薩克語,意為黑石頭,故名。成立于1958年,原名火箭公社二大隊,于1963年更名為伊車嘎善公社二大隊,1984年9月更為現名。…[詳細] |
地名由來:
“伊車嘎善”是錫伯語,意思是“新的村莊”。歷史上曾經叫“索拉敏”或“錫伯索倫”,故名。
基本介紹:
霍城縣轄鄉。1952年為伊車嘎善錫伯自治區,1958年屬火箭公社,1963年析設伊車嘎善公社,1984年改設伊車嘎善錫伯族鄉。面積127平方公里,人口1.3萬。轄伊車嘎善、赤哲嘎善、喀拉塔斯、榆樹渠、加爾蘇5個村委會。農業以種植冬小麥、玉米、亞麻、油葵、甜菜為主。是全縣人均提供商品糧最多的鄉。地處逆溫帶,盛產優質蘋果。牧業以養牛、羊、豬為主。
歷史沿革:
1953年11月15日成立了全國第一個自治鄉—霍城縣伊車嘎善錫伯自治鄉。
大躍進時改為伊車嘎善公社。
1958年屬火箭公社,1963年析設伊車嘎善公社,1984年又恢復伊車嘎善錫伯民族鄉。
2014年6月26日,國務院批準設立縣級霍爾果斯市,伊車嘎善錫伯民族鄉從此被劃入霍爾果斯市。
區劃:新疆·伊犁州·霍爾果斯市·伊車嘎善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