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樂土驛鎮 | 隸屬:瑪納斯縣 |
區劃代碼:652324101 | 代碼前6位:652324 |
行政區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新B |
長途區號:0994 | 郵政編碼:831100 |
轄區面積:約143.3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313人 |
人口密度:約5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鄭家莊村 | ~201 | 村莊 | 清朝光緒十年,鄭文汗的祖輩在此開荒種地,建莊定后,人們習稱鄭家莊,故名。…[詳細] |
黑梁村 | ~205 | 村莊 | 清朝同治初年,黑福成由山東省遷來此地安家,莊建在一道黑土梁上,人們便稱黑梁,后來黑家以絕了后代,但黑梁仍沿用至今,故名黑梁。…[詳細] |
趙家莊村 | ~208 | 村莊 | 清朝光緒元年,趙會寬和王寶山兩戶人家的祖輩先后來此定居,人們習稱趙家莊,王家莊,后命名為趙家莊村。…[詳細] |
文家莊村 | ~210 | 村莊 | 因一文姓人家在此定居并建立村莊而習稱文家莊,故名。…[詳細] |
樂土驛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意為清朝所設的“樂土驛”驛站。《綏來縣圖說》記作“樂土驛莊”,故名。…[詳細] |
上莊子村 | ~214 | 村莊 | 清朝光緒初年,周文元(陜西)、安玉成(河南)的祖輩來此建莊定居,后來又有李、王、馬三家在周、安兩家莊子的西北方向另建一莊,人們為了區別,稱周、安兩家的…[詳細] |
白楊樹莊村 | ~216 | 村莊 | 清朝光緒十年前后,山東省籍張、劉兩家人遷此安居,于房前屋后種植了大量白楊樹,人們習稱白楊樹莊子,解放前后更植樂榆樹,居住在這里的哈薩克族稱為托普喀拉阿…[詳細] |
東梁村 | ~217 | 村莊 | 該地與呼圖壁縣交界處有一道土梁,群眾習稱東梁,故名。…[詳細] |
柳樹莊村 | ~222 | 村莊 | 村內栽植柳樹較多,生長茂盛,綠樹成蔭,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樂土驛”驛站,為綏來縣境內十二處驛站之一。據說清朝乾隆年間,當時來往于迪化(現烏魯木齊)至伊犁的內地官員、商旅、征人、戍卒,沿途內有強人出沒,打家劫舍,行人畏途。后經過此地,便有安全之感,故稱作樂土驛,故名。
基本介紹:
樂土驛鎮域屬于山前傾斜平原洪沖積扇、扇緣帶,海拔高度約在450—1000米,均為第四紀沉積物組成,該帶上層下部均有巨匠、厚的第四紀砂礫層,上覆厚薄不等的黃土層,其黃土層厚達30米,該帶的地面坡度約在0.5—1%。
樂土驛鎮地處區大陸腹地,屬中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冬季嚴寒,夏季酷熱,蒸發量大于降水量,年、日溫差較懸殊,全鎮內年平均氣溫7.8度,最冷月(十二月)平均氣溫-15.8度,極端最低氣溫-29度,最熱朋(七月)平均氣溫25.2度,年降水量113.3毫米,年蒸發量2234.2毫米,平均無霜期166天,初霜九月下旬,終霜四月中旬。
樂土驛鎮境內河流主要是塔西河,河流水源
榮譽排行: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樂土驛鎮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14年7月,樂土驛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0年3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樂土驛鎮2010年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歷史沿革:
解放前夕屬第一鄉管轄,解放初屬第二區管轄。
1956年建紅升高級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包家店公社管轄。
人民公社紅升大隊。
1971年調整公社規模,成立紅升公社。
1974年成立樂土驛、紅升、長勝渠三個大隊。
1978年改名為樂土驛公社。
1982年轄樂土驛、上莊子長勝渠三個大隊。
1984年建立樂土驛鄉。
1987年撤鄉建鎮,成立樂土驛鎮,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