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薩勒吾則克鄉 | 隸屬:民豐縣 |
區劃代碼:653227202 | 代碼前6位:653227 |
行政區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新R |
長途區號:0903 | 郵政編碼:848500 |
人口數量:約5186人 | |
下轄地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喀拉墩村 | ~200 | 鄉中心區 | 因本村東北部有一行沙丘遠看呈黑色,故而得名。“喀拉墩”,意為“黑色的沙丘”。…[詳細] |
祥和村 | ~201 | 村莊 | 以吉祥嘉言命名。“祥和”漢語,意為“吉祥和睦”。…[詳細] |
巴格其村 | ~202 | 村莊 | 很早以前此地常有野豬出沒并毀壞莊稼,人們為了防止野豬用樹枝筑成圍欄,而得名。“巴格其”,意為“園子”。…[詳細] |
烏塘村 | ~203 | 村莊 | 很早以前放牧的人們上下山時會在此住宿歇息,而得名。“烏塘”,意為“驛站”。…[詳細] |
古勒巴格村 | ~204 | 鄉中心區 | 因1977年從和田市的古勒巴格移民成立本村,而得名。“古勒巴格”,意為“花園”。…[詳細] |
薩熱依村 | ~205 | 村莊 | 傳說以前有一位名叫吐爾地·扎尕爾的人,用木板蓋了四間房在此地開客棧,故而得名。“薩熱依”,意為“客棧”。…[詳細] |
興平村 | ~206 | 村莊 | 以吉祥嘉言命名。“興平”漢語,意為“昌盛太平”。…[詳細] |
紅旗村 | ~207 | 村莊 | 本村以前被稱作紅旗大隊,遺留的紅色地名,意為無產階級革命的象征,故延用此名。“紅旗”漢語,意為“無產階級革命的象征”。…[詳細] |
地名由來:
因此地古為游牧狩獵地,故名。薩勒吾則克,亞勒古孜阿克的變音,意為單獨的荒地。
基本介紹:
民豐縣轄鄉。1956年成立發展農業社。1958年改稱發展大隊屬若克雅公社。1971年成立立新公社。1978年更名為薩勒吾則克公社。1984年設薩勒吾則克鄉。位于縣城東北,距縣城27.8公里。人口0.3萬,有維吾爾、漢兩個民族。薩勒吾則克系突厥語。設有中學、衛生機構。自然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地下水源充沛。耕地10 150畝。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小麥、棉花、玉米、油料等。牧業以飼養羊、牛、驢、駱駝、馬為主。盛產西瓜、甜瓜,是中藥材—大蕓的主要產地。
歷史沿革:
1950年屬二區。
1958年屬東方紅公社。
1970年成立立新公社。
1978年更名薩勒吾則克公社。
1984年建薩勒吾則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