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老奇臺鎮 | 隸屬:奇臺縣 |
區劃代碼:652325101 | 代碼前6位:652325 |
行政區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新B |
長途區號:0994 | 郵政編碼:831100 |
轄區面積:約19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400人 |
人口密度:約2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靜寧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靜寧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二畦村 | ~200 | 村莊 | 處于第二個灌溉水口而得名。本村解放后屬二區,農業合作化時為幸福大隊,1958年為紅旗公社幸福大隊,1984年鄉鎮建政時命名為二畦村![詳細] |
牛王宮村 | ~201 | 鎮中心區 | 因曾有牛王廟而得名。解放后屬二區,合作化時為永豐農業合作社,1958年公社化時為紅旗大隊,1964年為永豐大隊,1974年更名為牛王宮大隊,1984年…[詳細] |
榆樹溝村 | ~202 | 村莊 | 村內有一條自然溝,溝旁長滿榆樹,因此取名榆樹溝。…[詳細] |
雙大門村 | ~204 | 村莊 | 因一院有兩個大門由此得名。解放后,屬二區,農業合作社時屬興豐合作社,1958年后為紅旗公社興豐大隊,1978改稱雙大門大隊,1984年鄉更名為雙大門村…[詳細] |
地名由來:
清乾隆年間烏魯木齊北路設置臺站,迪化以東至木壘,奇臺為第七臺站,“七”后演變為“奇”稱奇臺。后縣駐地遷入古城(現奇臺鎮),因此此地取名老奇臺。
基本介紹:
老奇臺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奇臺縣治舊址,自清乾降41年(1876)在此建成奇臺縣,縣城名曰--靖寧城,設知縣一名,典史一名,訓導一名,奇臺治行政,古城治軍事,城內居民眾多,商鋪毗鱗,頗具規模,時間延續了113年,歷經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六代皇帝,曾為連接中原——西域的交通樞紐和商品貿易集用中心!八泥l田野,村莊相望,田畝輪歇,歲有余糧,最為富庶之區”。因同治3年,奇臺縣城毀于兵變,加之山原高亢,周回數里,內掘井恒,深至百余仞,莫能及泉,而將縣治移至古城,即今奇臺縣城,而原縣治所在地取名為老奇臺。民國期間老奇臺鎮劃為東鄉,轄現在的七戶鄉、三個莊子鄉、五馬場鄉和奇臺農場,后又劃2區,
榮譽排行:
2014年7月,老奇臺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歷史沿革:
1759年,清政府在此筑奇臺堡,1763年置奇臺縣,1776年奇臺堡擴建為靖寧城,作為縣治所在地。
1889年縣治遷往古城,此地故名“老奇臺”。
同年,移古城巡檢衙署于此。
1910年,奇臺縣分為東、西、南、北四個區后,老奇臺鎮屬東區。
1912年,此地為老奇臺街,1940年,此地為東鄉,駐有鄉公所,警察局派出所,稅務所等機關。
解放后1953年建政時屬二區,1958年成立紅旗公社,1978年改稱老奇臺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