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紅河鄉 | 隸屬:喀什市 |
區劃代碼:653122200 | 代碼前6位:653122 |
行政區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新Q |
長途區號:0998 | 郵政編碼:844000 |
轄區面積:約102.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7萬人 |
人口密度:約26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阿熱巴仁村 | ~200 | 村莊 | 因本村兩條河的中間而得名。阿熱巴仁,阿熱意為中間,巴仁意為兩條河中間。…[詳細] |
巴格艾日克村 | ~201 | 村莊 | 因本村有一個很大的園子旁邊有水渠,而得名。巴格艾日克,巴格意為園子,艾日克意為水渠。…[詳細] |
尤喀克巴仁村 | ~202 | 村莊 | 尤喀克巴仁村位于巴仁鄉政府駐地西部3千米,距離疏勒縣行政服務中心300米,北鄰胡吉喀日主麻寺,西鄰國土資源局,南鄰尤庫日納丘克村,東鄰八一愛民學校,轄…[詳細] |
巴仁村 | ~203 | 村莊 | 位于距離巴仁鄉政府駐地東部4.7千米處,北臨克孜勒河 ,西鄰城東新社區,南鄰吐格曼貝希主麻寺,東鄰托喀依村,轄區有6個居民點,共有530戶,2547人…[詳細] |
英艾日克村 | ~204 | 鎮中心區 | 央艾日克村位于距離巴仁鄉政府駐地東南部6.9千米處,北臨于克孜勒河,南鄰伽師至疏勒的公路,西鄰巴仁村,東鄰蘭干村。轄區有5個居民點,共有人口1611人…[詳細] |
托喀依村 | ~205 | 村莊 | 很久以前本村周圍有個果園,故得名。阿熱巴格,意為中間果園。…[詳細] |
阿熱巴格村 | ~206 | 村莊 | 阿熱巴格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喀勒塔蘭干村 | ~207 | 村莊 | 喀勒塔蘭干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尤勒阿日希村 | ~208 | 村莊 | 尤勒阿日希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阿亞克納丘克村 | ~209 | 村莊 | 本村位于納丘克村和尤庫日納丘克村的下游而得名。阿亞克納丘克,意為下游渠。…[詳細] |
納丘克村 | ~210 | 村莊 | 早年,本村有座小渠道是納丘克,故得名。納丘克,意為稀里糊涂。…[詳細] |
尤庫日納丘克村 | ~211 | 村莊 | 因本村處在這條渠邊而地名。尤庫日,意為上游,納丘克,意為稀里糊涂。…[詳細] |
阿熱克其其村 | ~212 | 村莊 | 本村位于瓊克其其村和克其其村中間,故得名。阿熱,中間,克其其,意為種油菜為主的地方。…[詳細] |
瓊克其其村 | ~213 | 村莊 | 本村比其他村面積大,人口都多得多,故得名。瓊克其其,瓊,意為大,克其其,意為種油菜為主的地方。…[詳細] |
歐吐拉克其其村 | ~214 | 村莊 | 因位于瓊克其其村和克其其村中間,故得名。歐吐拉,意為中,克其其,意為種油菜為主的地方。…[詳細] |
尤喀克克其其村 | ~215 | 村莊 | 尤喀克克其其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歐昌孜村 | ~216 | 村莊 | 因本村的所有房子都有窗戶,而得名。歐昌孜,意為安有窗戶的房子。…[詳細] |
阿熱硝村 | ~217 | 村莊 | 本村土地鹽量也不是濃,也不是淡,是中等水平,故得名。阿熱,中等,硝,即鹽。…[詳細] |
艾格孜艾日克村 | ~218 | 村莊 | 因本村水渠位置高,而得名。艾格孜艾日克,意為位置高的水渠。…[詳細] |
地名由來:
因此地是排孜阿瓦提河與克孜勒河之間最早形成的村莊,故得名。巴仁,意為兩河之間。
基本介紹:
疏勒縣紅河鄉地處城郊結合部,全鄉占地面積10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2萬畝,總人口2.7萬人,其中維吾爾族占總人口的97%。全鄉有15個行政村,2個農場,10個站所社,2所中學,9所小學。水利資源比較豐富,境內道路四通八達,交通運輸十分便利。2003年全鄉糧食總產11892噸,棉花1800噸,農業總產值達到6707.5萬元,年末牲畜存欄53000頭(只),農民人均純收入1728.63元。
近年來,該鄉充分發揮地緣優勢,把發展城郊農業作為主攻方向,通過大力種植反季節蔬菜,不斷引進名、優、特、稀蔬菜品種,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新途徑。在此基礎上,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
歷史沿革:
1955年為第一區。
1965年成立城區公社。
1966年改為五七公社。
1976年恢復城區公社。
1984年改建巴仁鄉,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