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洪納海鎮 | 隸屬:昭蘇縣 |
區劃代碼:654026104 | 代碼前6位:654026 |
行政區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新D |
長途區號:0999 | 郵政編碼:835000 |
轄區面積:約22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01萬人 |
人口密度:約4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吐格勒勤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因牧民在泉水邊放牧牛犢而得名,由蒙古語音譯而來。吐格勒勤布拉克,系蒙古語,意為放牛犢娃之泉。…[詳細] |
別斯喀拉蓋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以植物命名,源于此地有松樹而得名。別斯喀拉蓋,哈薩克語,意為五棵松。…[詳細] |
克孜勒加爾村 | ~202 | 鎮中心區 | 因此地有一條河,河兩邊的土地呈現紅色,因此當地人稱之為紅巖。克孜勒加爾,系哈薩克語,意為紅巖,故名。…[詳細] |
上洪納海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此地曾為古時伊犁到南疆道路上進入昭蘇界的第一個驛站而得名,后由蒙古語音譯。洪納海是蒙古語,意為驛站。…[詳細] |
喀拉蘇村 | ~204 | 村莊 | 地名來源于此地附近有一黑水河流經而得名,后由哈薩克語音譯而來。喀拉蘇,系哈薩克語,意為黑水河。…[詳細] |
開斯克村 | ~205 | 村莊 | 以地貌特征命名,因此地周圍有多個形似切開的土丘而得名。開斯克,系哈薩克語,意為形似切開的土丘。…[詳細] |
阿克塔斯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因此地有一塊巨大的白色石頭而得名,后由哈薩克語音譯而來。阿克塔斯,系哈薩克語,意為白石的石頭。…[詳細] |
賽克散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因此地有多個連續的山坡而得名,后由哈薩克語音譯而來。賽克散,系哈薩克語,意為八十個坡。…[詳細] |
烏魯昆蓋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因此地位于朝陽的山坡而命名,后由哈薩克語音譯而來。烏魯昆蓋,系哈薩克語,意為朝陽坡。…[詳細] |
地名由來:
因鎮政府駐地洪納海而得名。洪納海,意為驛站。
基本介紹:
洪納海鎮位于昭蘇縣城西南郊,總面積224平方公里,草場面積25萬畝,耕地面積8.1萬畝。總人口為5410戶14664人,有維吾爾、哈薩克、漢、回、蒙古、柯爾克孜、烏孜別克、塔塔爾等13個民族。轄有吐格勒勤村、別斯喀拉蓋村、克孜勒加爾村、上洪納海村、喀拉蘇村等9個村,經濟以農牧業為主。目前,各項前期規劃已全面開始。洪納海鎮將按照國家相關政策,加大區域資源整合力度,按照土地資源集約優化原則,科學制定并認真執行總體規劃,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
近年來,洪納海鄉依托得天獨厚的水土光熱資源和優越的區位優勢,科學有序開發旅游資源,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品牌形象、服務體系得到全面加強和提升。撤鄉建
歷史沿革:
1950年,屬一區,1959年,屬一公社。
1978年,更名洪納海公社。
1984年,改為洪納海鄉。
2018年撤鄉設鎮更名為洪納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