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工布江達鎮 | 隸屬:工布江達縣 |
區劃代碼:540421100 | 代碼前6位:540421 |
行政區域:西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藏G |
長途區號:0894 | 郵政編碼:860000 |
轄區面積:約93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451人 |
人口密度:約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果林卡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果林卡居民委員會北距318國道0.06千米。南距工布江達縣幼兒園0.02千米,東距縣文化廣場0.16千米。面積2.2平方千米,人口5000人。海拔34…[詳細] |
結底崗村 | ~201 | 村莊 | 結底崗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達帕莎村 | ~202 | 村莊 | 達帕莎村村北距尼洋河0.4千米,南距蓋巴0.3千米。設有帕朗薩1個村民小組。面積101平方千米,人口293人。海拔3464米。…[詳細] |
阿沛村 | ~203 | 村莊 | 阿沛村村南距尼洋河0.6千米,東北距瑪當0.6千米。設有嘎旦1個村民小組。面積38平方千米,人口331人。海拔3400米。…[詳細] |
卓木村 | ~204 | 村莊 | 卓木村西距多林塘1.7千米,南距318國道0.1千米。面積19平方千米。人口162人。海拔3378米。…[詳細] |
賓格村 | ~205 | 村莊 | 賓格村西距炯張1.5千米,東北距波加那1.1千米。面積20平方千米,人口160人。海拔3334米。…[詳細] |
拉果旁村 | ~206 | 村莊 | 拉果旁村北距莫姆1.6千米,東距倉巴日1.1千米。設有拉龍1個村民小組。面積102平方千米,人口296人。海拔3517米。…[詳細] |
扎瑪村 | ~207 | 村莊 | 扎瑪村北距倉巴日1千米,東南距比多0.8千米。面積28平方千米,人口233人。海拔3487米。…[詳細] |
孜嘎村 | ~208 | 村莊 | 孜嘎村南距孜嘎柳拉崗1.1千米,東距達木1千米。設有西日1個村民小組。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259人。海拔3398米。…[詳細] |
結定村 | ~209 | 村莊 | 結定村南距達嘎雄0.7千米,西北距貢巴日1.3千米。設有朗嘎1個村民小組。面積64平方千米,人口359人。海拔3280米。…[詳細] |
娘當村 | ~210 | 村莊 | 娘當村西距葉巴才0.7千米,南距布如塘0.3千米。設有朗嘎1個村民小組。面積41平方千米,人口151人。海拔3246米。…[詳細] |
地名由來:
“工布”意為“凹地”;“江”意為一百,“達”是三岔口的意思。江達這一地名的來源有幾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從前,此地屬于一個百戶長管理。第二種說法是,此地位于100個村莊的下方,因此得名江達。第三種說法是,因地處娘蒲的塢朗、基朗,金達的仲朗、夏朗,加興的西朗、哲朗、雪朗等地有100條溝口,故此得名江達。
基本介紹:
林芝地區工布江達縣轄鎮,縣人民0駐地。位于縣境中部。曾名峽龍。1959年前稱阿沛區,1960年更名為峽龍區,1987年撤區建峽龍鄉,1999年12月峽龍鄉撤鄉改現名。面積930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有21個自然村。鎮0駐地果林卡社區居委會。人口2010,多為藏族。果林卡聚落沿公路分布,有銀行、衛生院、中小學、文化館、電影管理站、供銷社等單位。經濟以農牧業為主,種植青稞、小麥、油菜等,飼養牦牛、綿羊、山羊等。有林地1.3萬公頃,產松茸、蟲草等。有小學校和衛生院。318國道經此境。
榮譽排行:
2014年7月,工布江達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色沃巖畫位于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工布江達鎮,年代為前吐蕃王朝時期。 2017年11月,被公布為西藏自治區第七批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拉龍寺位于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工布江達鎮拉古旁村,年代為宋。 2017年11月,被公布為西藏自治區第七批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59年8月,設吉德鄉、幫格鄉、孜嘎鄉,屬阿沛區。
1960年8月,阿沛區更名為峽龍區。
1961年,峽龍區撤銷幫格鄉,增設峽龍鄉和扎馬鄉,孜嘎鄉更名為朗嘎鄉。
1963年,撤銷吉德鄉。
1970年,峽龍區各鄉改人民公社,其中扎瑪鄉改先鋒人民公社。
1978年,先鋒人民公社改為章馬人民公社。
1984年,各人民公社復稱鄉。
1988年4月,在全區撤區并鄉中,撤銷峽龍區,將原峽龍鄉、章馬鄉、朗嘎鄉合并,設置峽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