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雞足山鎮 | 隸屬:賓川縣 |
區劃代碼:532924105 | 代碼前6位:532924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云L |
長途區號:0872 | 郵政編碼:671600 |
轄區面積:約315.7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79萬人 |
人口密度:約8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沙址村 | ~201 | 鎮中心區 | 1950年設雞足山區,沙址行政村,1953年設沙址鄉,1958年設為管理區,1960年設為沙址大隊,1962年隸屬牛井區小公社,設沙址鄉,1966年設…[詳細] |
關李村 | ~202 | 村莊 | 村民委員會取關上、李子廠自然村名之首字命村。…[詳細] |
上滄村 | ~203 | 村莊 | 建國前屬萂村,龍海鄉轄,建國后屬雞足山區第七行政村,1950年屬海東區龍海行政村,1953年屬龍海,1958年屬上滄管理區,1960年為上滄大隊,19…[詳細] |
白蕩坪村 | ~204 | 村莊 | 建國前屬外六耆,1950年屬海東區龍海行政區,1953屬上滄鄉,1958年屬上滄管理區;1960年為大隊;1962年為小公社,1966年改聯豐大隊;1…[詳細] |
江股村 | ~205 | 村莊 | 建國前屬萂村龍海鄉,1950年屬海東區龍海行政村,1953年屬龍海,1958年屬江股管區,1960年為江股大隊,1962年屬大營公社,1966年為江股…[詳細] |
甸頭村 | ~206 | 村莊 | 1950年為雞山區甸頭行政村;1953年為煉洞鄉;1958年屬煉洞管理區;1960年為大隊;1962年為小公社;1966年為宏建大隊;1969年恢復原…[詳細] |
煉洞村 | ~207 | 村莊 | 1950年屬雞足山區五行政村;1953年為煉洞鄉,1958年為煉洞管理區,1960年為煉洞大隊,1962年為煉洞小公社,1966年為紅旗大隊,1976…[詳細] |
大壩子村 | ~208 | 村莊 | 2004年3月,設立大壩子村民委員會,屬雞足山鎮,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新川村 | ~209 | 村莊 | 新川村民委員會是根據小灣水電站建設搬遷需要,于2009年5月成立的移民新村,取新入賓川,振興賓川之意,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雞足山鎮因地處雞足山腳得名。
基本介紹:
雞足山鎮地處大理州賓川縣西北角的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雞足山腳下,在東經100°17′~100°31′和北緯25°49′~25°59′之間,距縣城32公里。東與金牛鎮相連,西與大理洱海隔山相望,南和大營鎮相接,北與鶴慶縣毗鄰接壤,東北和力角鎮相交界。鎮政府所在地海拔1818.6米,年平均氣溫13℃,年均降雨量932毫米。
雞足山鎮前身是煉洞鄉,為滿足雞足山旅游業發展的需要,1999年3月29日經云南省人民政府以云政復〔1999〕19號文件正式批準撤銷煉洞鄉設立雞足山鎮。全鎮總面積315.77平方公里,境內居住著漢、白、傈僳等10個民族,轄8個村委會,85個自然村,99個村民
榮譽排行:
2022年12月,云南省農業農村廳評定雞足山鎮為2022年云南省綠美鄉鎮。
2014年9月,環境保護部授予雞足山鎮2012年—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雞足山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是享譽南亞、東南亞的佛教圣地,中國十大著名佛教名山之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理景區的重要景點、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態景觀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學研究、觀光旅游
雞足山楞嚴塔位于賓川縣縣城西北30余公里外的雞足山頂,雞足山楞嚴塔為十三層密檐式空心方塔,塔高約40多米,塔內為七層,可以直接登臨塔的頂層。楞嚴塔建筑雄偉,外形秀麗,遠遠望去,宛如一枝巨大的
祝圣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東部的賓川縣雞足山上。雞足山屹立在滇西的賓川、大理、鄧川、永勝、鶴慶等縣的交界處,它以聳入云表的天柱峰為中樞,前列三峰,后拖一嶺,形如雞足而得名。在方圓二百余里
關李村碉樓位于賓川縣雞足山鎮關李村委會關上村,年代為清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賓川縣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雞足山二廟位于賓川縣雞足山鎮沙址村委會寺前村,年代為清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賓川縣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50年,稱煉鐘鄉,為雞山區煉洞分區。
1951年,屬第三區名煉洞、沙址行政村。
1952年,屬第三區名煉洞、沙址鄉。
1958年,屬大營公社,名煉洞、沙址,甸頭管理區。
1961年,稱煉洞公社,駐地官宅村。
1962年,屬牛井區。
1966年,稱紅旗公社(區級)。
1976年,稱煉洞公社。
1984年,稱煉洞鄉。
1999年3月,撤煉洞鄉建雞足山鎮,并將原屬大營鄉所轄的上滄、白蕩坪、江股、關李4村民委員會劃歸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