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龍街街道 | 隸屬:澄江市 |
區劃代碼:530422002 | 代碼前6位:530422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云F |
長途區號:0877 | 郵政編碼:652500 |
轄區面積:約175.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05萬人 |
人口密度:約28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4個社區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龍街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龍街在明洪武年間稱團樹營,明清時期因將大河口集市遷到此地,在屬龍日趕集,稱為龍集鎮,后稱為龍街,龍街一名始于此。…[詳細] |
萬海社區 | ~002 | 村莊 | “萬海”之稱取萬家營的“萬”字和鎮海營的“海”字組合而成。…[詳細] |
廣龍社區 | ~003 | 村莊 | 廣南營和龍王廟兩村首字組合得名“廣龍”。…[詳細] |
尖山社區 | ~004 | 村莊 | 1950年前屬撫綏鄉;1950年后設尖山鄉,屬第二區;1958年改尖山管理區,屬龍街公社;1961年改尖山大隊,屬尖山公社;1964年屬龍街公社;19…[詳細] |
養白牛社區 | ~005 | 村莊 | 1950年前屬撫綏鄉;1950年后屬尖山鄉;1958年屬尖山管理區;1961年設養白牛大隊,屬尖山公社;1974年屬龍街公社;1983年改養白牛鄉;1…[詳細] |
立昌社區 | ~006 | 村莊 | 1950年前屬江川縣管轄;1953年劃歸澄江縣屬祿充鄉;1958年屬祿充管理區;1961年設立昌大隊,屬尖山公社;1973年屬龍街公社;1983年改立…[詳細] |
雙樹社區 | ~007 | 村莊 | 1950年前屬撫綏鄉;1950年后設雙樹鄉,屬第二區;1958年改雙樹管理區,屬龍街公社;1961年改為雙樹大隊;1983年改雙樹鄉;1987年雙樹辦…[詳細] |
左所社區 | ~008 | 村莊 | 1950年前屬點蒼鄉;1950年后為左所鄉,屬第二區;1958年改左所管理區,屬龍街公社;1961年改左所大隊;1983年改稱左所鄉;1987年改左所…[詳細] |
高西社區 | ~009 | 村莊 | 高樓房和西街子兩個自然村的首字組合得名“高西”。…[詳細] |
華光社區 | ~010 | 村莊 | 1950年前屬點蒼鄉;1950年后設華光鄉,屬第二區;1958年屬左所管理區;1961年設華光大隊,屬龍街公社;1983年改華光鄉;1987年改華光辦…[詳細] |
忠窯社區 | ~011 | 鎮鄉結合區 | 取忠恕村和大窯村的首字組合得名“忠窯”。…[詳細] |
梁王社區 | ~012 | 村莊 | 1950年前為羅藏鄉;1950年后設梁王鄉,屬第一區;1958年改梁王管理區,屬龍街公社;1961年改梁王大隊,屬西浦公社;1983年改梁王鄉,屬龍街…[詳細] |
提古社區 | ~013 | 村莊 | 1950年曾叫中樞鄉、仁義鄉;1950年后設提古鄉,屬第一區;1958年改提古管理區,屬龍街公社;1961年改提古大隊,屬西浦公社;1983年改提古鄉…[詳細] |
祿充社區 | ~014 | 村莊 | 1950年前屬江川縣管轄;1953年劃歸澂江后設祿充鄉;1958年改祿充管轄區,屬廣龍公社;1961年改祿充大隊,屬尖山公社;1964年改龍街公社;1…[詳細] |
地名由來:
龍街街道因街道辦事處駐龍街村而得名。龍街村在明洪武年間稱團樹營,明清時期,屬龍、屬狗日趕集,故名“龍集鎮”,現稱“龍街”。
基本介紹:
龍街鎮位于澄江壩子西部,美麗的撫仙湖畔,東接右所、鳳麓鎮,西鄰呈貢、晉寧縣,北連陽宗鎮,南靠江川縣。鎮政府駐地龍街村,距縣城3公里。全鎮下轄13個村民委員會,109個自然村,119個村民小組。2002年末,全鎮總人口50156人。龍街鎮幅員面積175.3平方公里,是澄江縣最大的一個鎮,有耕地35159畝,田25101畝。主產烤煙、水稻、小麥、豆類、玉米、水果、花卉和蔬菜等糧食經濟作物。2002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00125萬元,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89879萬元,地方財政收入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達100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21元。近年來,龍街鎮以產業化為重點,強化了農業招商引資等措施,
榮譽排行:
2022年12月,云南省農業農村廳評定龍街街道為2022年云南省綠美鄉鎮。
文化旅游:
云南玉溪祿充風景區距縣城20公里,距省會昆明70公里,位于風光秀麗的撫仙湖西岸,景區內漁村風情濃厚,盛產名貴魚種抗浪魚,景區背山面海,古樹成蔭,人杰地靈,歷史上有一門雙進士,百步兩翰林的美譽
澄江西龍潭烈士紀念塔位于澄江市龍街街道忠窯社區蘿卜村,年代為1965年。2023年12月,被認定為玉溪市第一批市級革命遺址。
澄江市革命烈士陵園(龍頭山烈士陵園)位于澄江市龍街街道忠窯社區蘿卜村,年代為1963年。2023年12月,被認定為玉溪市第一批市級革命遺址。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龍街街道境域為點蒼里。
民國初期,改設為區,稱第三區。
民國八年(1919年),改鄉。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推行保、甲制,設為仁義鄉。
1950年3月,改為點撫區,并先后改設雙樹區、第二區。
1958年9月,成立龍街公社。
1963年,為龍街小公社。
1964年,恢復龍街公社。
1983年,改龍街區。
1987年12月,改龍街鎮。
2011年4月,鎮改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