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款莊鎮 | 隸屬:富民縣 |
區劃代碼:530124106 | 代碼前6位:530124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云A |
長途區號:0871 | 郵政編碼:650400 |
轄區面積:約18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82萬人 |
人口密度:約9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馬街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1949年,屬尋甸縣太華鄉,同年5月13日,屬尋(甸)祿(勸)邊區臨時人民政府。1950年,屬尋甸縣第五區,設馬街鄉。1956年,成立馬街高級社。19…[詳細] |
熱水村 | ~202 | 村莊 | 1949年前,屬太華鄉。1949年5月,屬尋(甸)、祿(勸)邊區人民政府。1950年,屬尋甸縣第五區中和鄉。1952年,設熱水鄉。1956年,設熱水高…[詳細] |
多宜村 | ~203 | 村莊 | 1949年,屬太華鄉,同年5月,屬尋(甸)祿(勸)邊區臨時人民政府。1950年,屬尋甸縣第五區馬街鄉。1952年,屬東林鄉(包括徐谷鄉)。1956年,…[詳細] |
徐谷村 | ~204 | 村莊 | 民國時期屬尋甸縣太華鄉。1949年5月建立太華鄉解放委員會,隸屬尋(甸)祿(勸)邊區人民政府。1950年屬馬街鄉。1952年設東林鄉(包括多宜甲)。1…[詳細] |
新民村 | ~205 | 村莊 | 該村坐落在平坦的沙灘上,原名大平灘。因與徐谷的大平灘重名,1982年4月2日,經富民縣人民政府批準,改名為新民。…[詳細] |
對方村 | ~206 | 村莊 | 對方,彝音“得放”,得——地方,放——巖石,意為在巖石山的地方。…[詳細] |
青華村 | ~207 | 村莊 | 寓意山清水秀的好地方。1952年,屬尋甸縣青平鄉。1956年,農業合作化時,成立青平高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與青平分開,在木支山設青華管理區。…[詳細] |
青平村 | ~208 | 村莊 | 1949年5月前,屬尋甸縣太華鄉。1949年5月13日以后,屬尋(甸)祿(勸)人民政府。1950年,劃歸尋甸縣第五區馬街鄉。1952年,設青平鄉。19…[詳細] |
和平村 | ~209 | 村莊 | 寓意和平安寧,故名。1949年屬太華鄉,1949年5月建立太華鄉解放委員會,隸屬尋(甸)祿(勸)新區人民政府,1950年,劃歸尋甸縣五區中和鄉,195…[詳細] |
宜格村 | ~210 | 村莊 | 彝語地名。“尼格”的音譯,尼指牛,格指凹,意為經常放牛的凹子;現。…[詳細] |
拖桌村 | ~211 | 村莊 | 1949年前,屬尋甸縣太華鄉。1950年,屬尋甸縣第五區中和鄉。1952年,屬聯絡鄉。1956年,成立和平高級社(包括和平、宜格)。1958年,屬躍進…[詳細] |
地名由來:
款莊鎮因地處普渡河東岸到縣城隔河路遙,上交官糧到縣衙極為不便,故奉命折款繳納稅賦,被稱為“繳款之村莊”,簡稱“款莊”。
基本介紹:
富民縣轄鄉。1950年設馬街鄉,1958年設躍進公社,1963年設款莊區,1966年設款莊公社,1984年改區,1988年改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59公里,距市區60公里。面積185平方公里,人口2.1萬。北(營)青(平)、普(吉)東(村)公路過境。轄馬街、熱水、青平、青華、和平、宜格、新民、多宜甲、拖卓、對方等11個行政村。鄉鎮企業有建筑、建材等業。農業主產水稻、玉米、烤煙、茭瓜、板栗。境內有建于前清的魁閣和白龍寺。
榮譽排行:
2021年3月,款莊鎮入選2020年云南省衛生鄉鎮名單。
2014年7月,款莊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歷史沿革:
明洪武年間(1368至1398年),屬武定府祿勸縣。
明嘉靖六年(1527年),劃入尋甸縣,設為挪夷里一甲、二甲。
民國時期,為太華鄉。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建立太華鄉解放委員會,屬尋(甸)祿(勸)新區。
1950年,劃入尋甸縣五區,款莊鎮轄馬街、樂平、中和3鄉。
1951年6月,馬街、中和、樂平3鄉劃分出8小鄉。
1958年7月,從尋甸第五區劃出成立躍進公社。
1959年7月,更名款莊公社。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