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青華街道 | 隸屬:隆陽區 |
區劃代碼:530502004 | 代碼前6位:530502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云M |
長途區號:0875 | 郵政編碼:678000 |
轄區面積:約1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4845萬人 |
人口密度:約575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0個社區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紅花社區 | ~001 | 主城區 | 紅花社區:位于中國滇西保山中心城市的紅花社區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首批棚戶區改造社區,由紅花村(也稱荷花村)改造升級而來。紅花村原名為“荷花村”,所處地…[詳細] |
打漁社區 | ~002 | 城鄉結合區 | 打漁社區:原打漁村方圓近2平方公里,古為清華海,因村民靠打魚為生而得名,轄區地勢低洼,水資源極其豐富,為保山“魚米之鄉”。村內自然風光優美怡人,夏季可…[詳細] |
沈官社區 | ~003 | 主城區 | 因明朝洪武年間實行軍墾屯田制,沈姓官員在此屯田建村,故名。…[詳細] |
官田社區 | ~004 | 城鄉結合區 | 官田村,相傳清咸豐年間,外地人遷居此地,種官家的田。…[詳細] |
廖官社區 | ~005 | 主城區 | 明洪武年間,有姓廖官員在此屯田,故名。1966年為城北公社紅星大隊;1975年變更為城郊公社廖官大隊;1983年變更為河圖區廖官鄉;1988年變更為河…[詳細] |
太平社區 | ~006 | 城鄉結合區 | 相傳,該村原稱樊家屯,清咸豐年間,回漢相爭后,村民厭惡械斗,在此建寺廟,祈盼天下太平,稱太平寺,故名。…[詳細] |
四方社區 | ~007 | 主城區 | 四方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宋家墩社區 | ~008 | 主城區 | 宋家墩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馬官社區 | ~009 | 城鄉結合區 | 馬官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詳細] |
祝馬社區 | ~010 | 城鄉結合區 | 祝馬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詳細] |
地名由來:
轄區內有青華海濕地公園,故名。青華海,民間歷稱東海子。明嘉靖年間,一代文豪楊慎被流放永昌(保山)數十年,與保山鄉賢名士常游此海,有感于哀牢國君王肇基于海東哀牢山及海西九隆山區域的歷史淵源,以極其典雅并極具歷史韻味的青華二字命名,取東極青華大地,上帝之長子之意(《宋史·方技傳下·林靈素》載: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長子……其帝號青華帝君者,主東方,攝領之,亦省稱青華“青華君)。其后在明代《讀史方輿紀要》《景泰圖經志書》、清《一統志》《道光云南志鈔》《永昌府志》和民國《保山縣志稿》等史志和水月寺碑文中,統稱青華海。又因此海介在自北而來直貫其中的東河(堤岸)兩邊,遂分東西二部,東河之西曰青華西海,東河之東曰青華東海。
基本介紹:
隆陽區青華街道是應保山中心城市建設和管理而組建的街道,是農村向城市轉變的典型街道,主要承擔著保山中心城市青華湖片區用地保障和居民服務的功能。街道于2016年7月4日掛牌成立,轄區面積13平方公里,按照規劃將劃分15個社區,目前成立了紅花、打漁、官田、沈官、太平、廖官、四方、宋家墩、祝馬、馬官10個社區。東與調整后的河圖街道接壤,西至大保高速公路,北與板橋鎮相連,南止龍泉路,設計容納服務居民25133戶、74845人,實際管理服務居民9208戶、28892人。
文化旅游:
寶蓮寺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青華街道紅花安置小區二期零號地對面,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寶蓮寺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水蓮寺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青華街道青華海東湖、西湖交界處,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水蓮寺為不可移動文物。
廖官何武成老宅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青華街道廖沈安置小區5號地對面,年代為中華民國。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廖官何武成老宅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打漁村玉皇閣(含碑刻)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青華街道打漁社區,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打漁村玉皇閣(含碑刻)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2017年隆陽區行政區劃調整為青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