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村鄉 | 隸屬:祿豐市 |
區劃代碼:532331201 | 代碼前6位:532331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云E |
長途區號:0878 | 郵政編碼:651200 |
轄區面積:約301.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1.8萬人 |
人口密度:6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中村村 | ~201 | 鄉中心區 | 本村元朝稱泥川,境內主要河流流經中村壩子,其水勢洶涌,泥石渾濁,名為泥川,中村地處河畔,分上、中、下三村,中村住于上下村之間,村委會駐中村。…[詳細] |
河西村 | ~202 | 村莊 | 因村多分布于西河西岸得名。1950年前屬姚陵鎮泥川鄉,1950年改屬一區中河鄉,1951年改為一區河西鄉,1957年歸中村鄉,1958年改屬金山公社河…[詳細] |
嘰啦村 | ~203 | 村莊 | 嘰啦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棠海村 | ~204 | 村莊 | 原名螃蟹村,以形似螃蟹得名,后雅傳為棠海村。…[詳細] |
七峰村 | ~205 | 村莊 | 以七峰山得名。1950年以前屬鹽興縣七峰鄉。1951年改為2區七峰鄉。1957年鹽興縣合并廣通縣為七峰鄉。1958年廣通縣合并祿豐縣為金山公社七峰管理…[詳細] |
阿勒村 | ~206 | 村莊 | 彝語地名,意為建在河邊的村。1958年中村合并金山公社時設阿勒管理區,1966年改屬中村公社阿勒大隊,1984年改屬中村區阿勒鄉,1986年改為中村鄉…[詳細] |
魯支村 | ~207 | 村莊 | 彝語地名。魯:龍;支:吸水,意為龍吸水的地方。…[詳細] |
山前村 | ~208 | 村莊 | 原屬武定縣山前管理區,1961年5月劃歸祿豐縣金山區屬魯支小公社轄,1966年改屬中村公社山前大隊,1984年改屬中村區山前鄉,1986年改為山前辦事…[詳細] |
峨山村 | ~209 | 村莊 | 彝語地名。峨:雪,意為雪山,因村委會境內有峨山。…[詳細] |
地名由來:
中村鄉因鄉人民政府駐地居于上村、下村之間的中村得名。
榮譽排行:
2023年2月,中村鄉被云南省愛衛辦命名為2022年度云南省衛生鄉鎮。
基本介紹:
中村鄉位于祿豐縣城以北13公里處,東臨和平鎮,西連一平浪鎮,北與武定縣、元謀縣接壤。境內最高點五臺山海拔2525米,最低點中村小石橋南部河底海拔1592米。全鄉總面積301.7平方公里;有山林面積405000畝,其中國有公益林15483畝、省級公益林105613畝;有耕地面積20921畝,其中水田10942畝、旱地9979畝,是一個集山區、民族為一體的農業鄉。
【行政區劃】全鄉轄中村、河西、嘰拉、棠海、七峰、阿勒、魯支、山前、峨山9個村委會,95個自然村,137個村民小組。轄區有縣屬單位11家,鄉黨委、人大、政府、紀委機關各一個,鄉屬行政、事業單位10家。
【人口民族】2018年末
文化旅游:
中村山后礦冶遺址位于祿豐縣中村鄉河西村委會山后村南。該遺址有豎井礦洞4個,斜井礦洞6個,工場遺址1處,土爐遺址1處。1號豎井井口呈正方形,直徑約2米,現殘存深度7.8米;2號豎井井口略呈長方
歷史沿革:
1949年前,設泥川鄉。
1949年后屬一區,為中村鄉,屬祿豐縣。
1958年,鹽興縣的七峰大隊劃入中村鄉。
1961年,武定縣的魯支、山前、峨山大隊劃歸祿豐縣后并入中村鄉。
1965年,并歸金山公社。
1966年,從金山公社劃出,成立中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68年,成立中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1年,成立中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4年,改中村區。
1986年,改中村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