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云南省 > 紅河州 > 綠春縣 > 三猛鄉

綠春縣三猛鄉

[移動版]
地名:三猛鄉隸屬綠春縣
區劃代碼:532531207代碼前6位:532531
行政區域:云南省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行政級別:鄉車牌代碼:云G
長途區號:0873 郵政編碼:662500
轄區面積:約263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2.24萬人
人口密度:約85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2個社區、7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分類簡介
臘咪社區~001鄉中心區
哈尼語“臘米”是綠春縣哈尼族支系中的一種稱呼,故名。…[詳細]
爬別村~202村莊
哈尼族語,爬為樹葉,別為給或送。意為給鬼神奉送樹葉的地方。(送樹葉是哈尼族群眾的一種迷信色彩的舊習俗,即每當談認為有鬼神的地點。都得以樹葉代替紙錢送給…[詳細]
塔普村~203村莊
哈尼族語,塔普為上寨,居住東上方故而得名塔普。…[詳細]
巴德村~204村莊
哈尼族語,巴,哈巴為泡絲栗樹,德為平坦或植物成片,意為泡栗樹林村,村周圍有泡栗樹林故而得名巴德。…[詳細]
臘姑村~205村莊
哈尼族語,臘為手,姑為筋脈,意為手筋脈山村。在山梁形似一支筋脈顯露的手臂故而得名稱臘姑。…[詳細]
桐珠村~206村莊
哈尼族語,桐株系“托主”的變音,桐為松樹,株為栽,建村時村民在此種植松樹而得名桐株。…[詳細]
埃洞村~207村莊
哈尼族語,埃洞意為山丫口,位于山丫口附近故而得名埃洞。…[詳細]
巴東村~208村莊
哈尼族語,“巴”為泡絲栗樹;“東”為山林,意為泡絲栗樹林,故而得名為巴東。…[詳細]
哈德村~209鄉中心區
哈尼族語地名,因本村名委員會駐地哈德。1956年六村辦事處第四區成立哈德鄉;1969年12月撤銷區鄉建制改稱公社大隊制,將原三猛區哈德鄉改稱團結公社哈…[詳細]

地名由來:

三猛,傣語地片名,意為三片地方。在明清時,臨安府納樓土司轄地按區域方位劃分為上猛、中猛、下猛,而名三猛。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將下猛全部及中猛一部劃到越南,中國僅剩上猛全部和中猛一部,對所剩的這部分地區,群眾仍按歷史習慣稱之為“三猛”。

基本介紹:

三猛鄉位于綠春縣城東南部,東經102°15’—102°30’北緯22°47’—22°58’之間,東鄰元陽縣俄扎鄉,東南與平河鄉隔河相望,西南與騎馬壩鄉接壤,北枕大興鎮。全鄉轄有8個村委會101個村民小組,127個自然村,4731戶24381人,鄉內居住哈尼、彝、漢三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擁有國土面積263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23018畝,鄉機關駐地海拔1380米。全境為山地,屬中山峽谷地貌,亞熱帶季風氣候,總特征為多雨寡照,雨熱同季,干濕分明,地勢西高東低,四山四水交匯于勐曼河上游。 經濟和社會發展思路:“抓糧食促增產,抓產業促增收,抓科教強素質,保兩路促經濟,保穩定促發

+查看詳細三猛鄉概況>>

榮譽排行:

2022年12月,云南省農業農村廳評定三猛鄉為2022年云南省綠美鄉鎮

2018年12月,2018年云南省衛生鄉鎮名單出爐,三猛鄉上榜。

歷史沿革:

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后,為益州郡地。

東漢至南朝,先后屬郡、興古郡。

北朝至隋朝,屬濮部。

唐朝時,屬和蠻部。

宋朝時,屬秀山郡。

元朝時,屬和泥路。

明清至民國時期,屬納樓土司。

1950年,屬元陽縣,并置三猛街道辦事處(縣級行政機構),先后駐治于勐曼和加禾街。

1955年4月,改屬六村街道辦事處,置四區,亦稱三猛區,區公所駐加禾街。

1958年7月,綠春縣建立后,仍置三猛區,區公所現駐加禾街。

1988年,

+查看詳細三猛鄉歷史沿革>>


以下地名與三猛鄉面積相當: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欧美va亚洲va在线观看日本 | 中文天堂最新中文字幕版 | 宅男入口亚洲一区二区 | 亚洲亚洲电影在线观看 | 一级加勒比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图区天堂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