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天保鎮 | 隸屬:麻栗坡縣 |
區劃代碼:532624104 | 代碼前6位:532624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云H |
長途區號:0876 | 郵政編碼:663600 |
轄區面積:約191.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54萬人 |
人口密度:約8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4個社區、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船頭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意為“船到了停止的地方。”是國家根據現行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設立的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故而得名船頭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南溫河社區 | ~002 | 村莊 | 因地處河邊,河水溫熱,故名。2012年4月成立南溫河社區居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口岸社區 | ~003 | 村莊 | 因位于國家級天保口岸處,故名。2009年9月成立口岸社區居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紅光社區 | ~004 | 村莊 | 因位于國家級天保口岸與老山勝地居中,故名。…[詳細] |
天保村 | ~201 | 村莊 | “天”為坪,“保”為苦竹,因駐地位于多苦竹的山間小地坪上,故名。…[詳細] |
南溫河村 | ~202 | 村莊 | 因地處河邊,南為水,溫為熱,溫水河之意,故名。…[詳細] |
八宋村 | ~203 | 村莊 | 2000年9月由八宋村公所更名為八宋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城子上村 | ~204 | 村莊 | 因過去在此設防,筑圍墻,抵御外來侵犯,為城池之意,故名。…[詳細] |
分水嶺村 | ~205 | 村莊 | 2000年9月由分水嶺村公所改為分水嶺村民委員會。…[詳細] |
小寨村 | ~206 | 村莊 | 因原農戶較少,故名。2000年9月由小寨村公所更名為小寨村民委員會。…[詳細] |
地名由來:
天保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天保而得名。天保系壯語天”(聽、偏)指坪,“保”指苦竹,意為長苦竹的坪子。
基本介紹:
天保鎮位于縣境南部,全鎮轄南溫河、分水嶺、城子上、小寨、村民民居
八宋、天保6個村委會,72個自然村106個村民小組,有7個邊境村寨。居住著漢、壯、苗、瑤、彝、傣、蒙古、仡佬等8種民族。2006年末全鎮總戶數3715戶16600人(農業戶3689戶15846人),其中少數民族8388人,占總人口的51%,有耕地面積16753畝,其中田6212畝。2006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3105萬元,農業總產值4200萬元,工業總產值32637萬元,地方財政收入519萬元。農民人均產糧449公斤,人均純收入1506元。屬中山河谷地貌,地勢呈西高東低,最高海拔2579米,最低海拔107米,屬中亞熱帶季風
榮譽排行:
2022年12月,云南省農業農村廳評定天保鎮為2022年云南省綠美鄉鎮。
2014年7月,天保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老山戰場原址--曼棍洞位于麻栗坡縣天保鎮,年代為近現代。老山戰場原址--曼棍洞為文山州第三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天保鎮境域,原為南溫河鄉。
1956年前,南溫河鄉屬馬關縣。
1957年,劃歸麻栗坡縣。
1958年,劃歸馬關縣。
1961年,復歸麻栗坡縣。
1971年至1983年,為南溫河公社。
1984年,改南溫河區。
1988年,改南溫河鄉。
2005年1月1日,改名天保鄉。
2007年9月28日,改天保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