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紅土坡鎮 | 隸屬:南華縣 |
區劃代碼:532324104 | 代碼前6位:532324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云E |
長途區號:0878 | 郵政編碼:675200 |
轄區面積:約18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01萬人 |
人口密度:約5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明么村 | ~201 | 鎮中心區 | 1951年隸屬紅土坡鄉得名,1958年隸屬簪花管理所,1962年隸屬紅土坡公社,1963年隸屬明么公社,1968年隸屬紅土坡大隊,1970年隸屬明么大…[詳細] |
大旭宇村 | ~202 | 村莊 | 1951年隸屬紅土坡鄉得名,1962年設大旭宇公社,1968年為大旭宇大隊,1984年5月改名為大旭宇鄉,1987年改為大旭宇村公所,2000年9月3…[詳細] |
山尾村 | ~203 | 村莊 | 1951年隸屬羅納里鄉得名,1958年隸屬一街公社羅納里管理區,1962年隸屬一街區羅納里公社,1972年隸屬紅土坡公社為山尾大隊,1984年農村體制…[詳細] |
羅納里村 | ~204 | 村莊 | 1951年為羅納里鄉得名,1958年為羅納里管理區隸屬一街公社。1962年為羅納里公社1968年為羅納里大隊。1984年5月改為羅納里鄉。1988年改…[詳細] |
依黑么村 | ~205 | 村莊 | 1951年隸屬龍潭山鄉得名,1958年隸屬一街公社羊成莊管理區,1962年隸屬依黑么公社,1968年隸屬依黑么大隊,后改向陽大隊隸屬紅土坡公社,198…[詳細] |
龍潭山村 | ~206 | 村莊 | 1951年為龍潭山鄉得名。1958年隸屬一街公社羊成莊管理區。1961年隸屬羊成莊公社。1962年為龍潭山公社,1968年為龍潭山大隊。1984年5月…[詳細] |
簪花村 | ~207 | 村莊 | 1951年為簪花鄉得名,1958年歸為一街公社簪花大隊,1962年為一街區簪花公社,1972年為紅土坡公社簪花大隊,1984年5月為簪花鄉,1987年…[詳細] |
大德郎村 | ~208 | 村莊 | 1951年為大德郎鄉得名,1958年為大德郎管理區,1962年為大德郎公社,1968年為大德郎大隊,1984年為5月改為大德郎鄉,1987年改為大德郎…[詳細] |
法郎村 | ~209 | 村莊 | 1951年為法郎鄉得名,1958年為一街區法郎管轄區,1962年為一街區法郎公社。1968年為法郎大隊,1984年5月改為法郎鄉,1987年改為法郎村…[詳細] |
起岔垮村 | ~210 | 村莊 | 起岔垮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紅土坡鎮因鎮人民政府駐紅土坡而得名。
基本介紹:
紅土坡鎮位于禮舍江兩岸和全縣海拔最高的打卦山山脈,因山高、坡陡、箐深、土壤棕紅而得名。永景公路、王紅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區位優勢明顯,鎮政府距縣城115公里,全鎮10個村委會106個村民小組和39個貧困自然村全部通公路,所有村委會通水泥或柏油路面,35個村民小組通水泥硬化路面,16個村民小組通柏油路。有國土面積186平方公里,境內最高海拔2861米(在龍潭山燒山寺梁子),最低海拔1066米(起岔夸楊家窩鋪),海拔高差達1795米。轄10個行政村106個村民小組158個自然村,鄉村人口3270戶、13379人,境內有漢、彝、回等民族,少數民族占23.26%,開奔勒篤·六祖古歌彝族文化源遠流長,彝族
文化旅游:
大旭宇子孫廟(紅土坡鎮大旭宇村)2018年3月24日,被南華縣人民政府公布為南華縣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保護范圍:以文物本體建筑外緣線(四周墻體)為基點,向四周延伸0.8米為保護范圍。
歷史沿革:
1949年前,屬玉屏鄉。
1950年,屬第三區。
1958年,屬一街公社。
1970年,設建設公社。
1973年,建設公社改名紅土坡公社。
1984年5月,紅土坡公社改區。
1988年,紅土坡區改鄉。
2001年12月,紅土坡鄉改紅土坡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