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公郎鎮 | 隸屬:南澗縣 |
區劃代碼:532926103 | 代碼前6位:532926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云L |
長途區號:0872 | 郵政編碼:675700 |
轄區面積:約29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6萬人 |
人口密度:約9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新合村 | ~201 | 村莊 | 因以各族人民團結合作建設新中國之意,得名新合村。村委會因此得名。…[詳細] |
中山村 | ~202 | 村莊 | 因中山村地處畔密山和阿宜山之間,故而得名。村委會因此得名。…[詳細] |
底么村 | ~203 | 村莊 | 解放初屬蒙化縣第五區民主鄉,1958年設為巍山縣浪滄公社底么管理區,1961年分歸南澗縣,1963年設浪滄區底么公社,1970年改為浪滄公社底么大隊,…[詳細] |
鳳凰村 | ~204 | 村莊 | 因村委會以境內的鳳凰山命名,故而得名鳳凰村民委員會。…[詳細] |
鳳嶺村 | ~205 | 村莊 | 因村委會地處鳳凰山山嶺地帶,故名。解放初屬蒙化縣第五區,設為蒙化縣第五區鳳嶺鄉,1958年設巍山縣浪公社鳳嶺、馬房、土么塘管理區,1961年分歸南澗縣…[詳細] |
回營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回營是回族聚居的村莊,村委會因此得名。解放初屬蒙化縣第五區,設為蒙化縣第五區回營鄉,1958年設巍山縣公郎公社回營管理區,1961年分歸南澗縣,196…[詳細] |
公郎村 | ~207 | 鎮中心區 | 因其境內有公郎街,村委會設于此,故名。解放初屬蒙化縣第五區,設為蒙化縣第五區公郎管理所,1958年設巍山縣公郎公社管理區,1961年分歸南澗縣,196…[詳細] |
龍平村 | ~208 | 村莊 | 黑龍潭山丫口處有一水塘,傳說有一條黑龍,附近村民常到此祭龍求雨,祈求平安,村委會以此得名。…[詳細] |
金山村 | ~209 | 村莊 | 因村委會以境內的一座大尖山得名,“尖山”雅名為“金山”,故而得名金山村民委員會。…[詳細] |
板橋村 | ~210 | 村莊 | 解放初屬蒙化縣第六區,設為蒙化縣第六區板橋鄉,1958年設巍山縣公郎公社板橋管理區,1961年分歸南澗縣,1963年設浪滄區板橋公社,1970年改為浪…[詳細] |
官地村 | ~211 | 村莊 | 解放初屬蒙化縣第六區,1958年設為巍山縣沙樂公社官地管理區,1961年分歸南澗縣,1963年屬浪滄區沙樂公社,1970年設浪滄公社頓德大隊,1984…[詳細] |
沙樂村 | ~212 | 村莊 | 因以村委會境內的沙樂河而得名。解放初屬蒙化縣第六區,設為蒙化縣第六區沙樂鄉,1958年設巍山縣沙樂公社沙樂、頓德管理區,1961年分歸南澗縣,1963…[詳細] |
自強村 | ~213 | 村莊 | 自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新命名的行政單位名稱,意為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建設家園。村委會因此得名。…[詳細] |
落底河村 | ~214 | 村莊 | 村居公郎河匯入瀾滄江處附近,故名落底河。村委會因此得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公郎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跳菜、打歌。
基本介紹:
公郎鎮位于南澗縣西南部,與寶華鎮、無量山鎮、碧溪鄉等接壤,與臨滄的云縣、鳳慶縣毗鄰,與普洱的景東縣相連。全鎮轄新合、中山、底么、鳳凰、鳳嶺、回營、公郎、龍平、金山、板橋、落底河、自強、沙樂、官地14個村民委員會,183個自然村,226個村民小組,9109戶32457人,有漢、彝、回、布朗、傈僳等21個民族,少數民族24004人,占總人口的74%。國土面積290平方公里,有耕地2.83萬畝,林地面積28.35萬畝,森林覆蓋率78%。境內有回營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回營清真寺、羅伯克茶園村、落底河布朗山寨及傳承館、落底河翡翠灣等頗具盛名的觀光點。
榮譽排行:
2014年7月,公郎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巍寶山在縣城東南約10公里處,總面積19.4平方公里,山頂海拔2509米,山勢雄偉,氣勢磅礴,自東北向西南走向。開辟于漢代,唐代為南詔國的發詳地。1987年12月,云南省公布巍寶山古建筑群為
歷史沿革:
1958年,成立公郎公社。
1963年,改為浪滄區。
1969年,改為浪滄公社。
1984年,復改為浪滄區。
1988年,浪滄區改為浪滄鄉。
2000年10月1日,由浪滄鄉改為公郎鎮。
南澗核桃是云南省大理州南澗縣的特產。南澗縣是云南省泡核桃基地縣,泡核桃種植歷史悠久,適宜種植面積廣。南澗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山區面積占99.3%,山地資源豐富,立體氣候明顯,是泡核桃發展的重點適宜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