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永寧鎮 | 隸屬:寧蒗縣 |
區劃代碼:530724102 | 代碼前6位:530724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云P |
長途區號:0888 | 郵政編碼:674300 |
轄區面積:約641.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04萬人 |
人口密度:約3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永寧村 | ~201 | 鎮中心區 | 因該地政治、經濟發達、歷史文化久遠,取“人民希望自己的生活能永遠太平、安寧”而得名;現村委會駐地納哈瓦村。…[詳細] |
溫泉村 | ~202 | 村莊 | 因此地有個天然的溫泉水,傳說經常去那里洗澡能治百病而得名”溫泉。…[詳細] |
泥鰍溝村 | ~203 | 村莊 | 因該地是塊沼澤地,水溝多,泥鰍多而得名“泥鰍溝”。…[詳細] |
拖支村 | ~204 | 村莊 | 摩梭語地名。“拖”指松樹;“支”指:泡,即松樹生長在水里。因本村居住地所處位置生長有許多松樹且有些松樹生長在水里而得名。…[詳細] |
落水村 | ~205 | 村莊 | 云南省麗江市寧蒗縣永寧鄉落水村委會隸屬寧蒗彝族自治縣永寧鄉,地處鄉東邊,距鄉政府所在地30.00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93公里。東鄰四…[詳細] |
地名由來:
永寧鎮,取“永遠安寧”之意而得名。
基本介紹:
鄉政府位于縣城北93公里,瀘沽湖西北20公里。海拔2644米。北連四川木里藏族自治縣,東臨四川鹽源縣左所區,總面積641.9平方公里。人口16717人。轄6個行政村,64個自然村。有摩梭、普米、漢、白、壯、納西、藏、彝等八種民族居住。
永寧,唐南詔時名樓頭賧,1279年置永寧州,寓永遠安寧之意。明永樂四年(1406年),升為府。民國成立始,永寧設行政委員。民國六年(1917年)裁行政委員,設寧蒗縣佐,治所駐蒗蕖大八村。1936年屬寧蒗設治局寧江區(鄉)。1950年1月21日,在永寧成立臨時政府委員會,5月20日成立縣人民政府,1951年10月成立寧蒗縣民族民主聯合政府。1953年4月,遷駐大
榮譽排行:
2022年12月,云南省農業農村廳評定永寧鎮為2022年云南省綠美鄉鎮。
2019年3月,云南省科協確定永寧鎮為2019年云南省“科普小鎮”項目實施單位名單。
文化旅游:
永寧鄉位于寧菠縣西北部,由永寧壩子、瀘沽湖濱、金沙江峽谷臺地三部分組成。永寧壩子四面環山,海拔2640米,面積41.23平方公里,盛產稻谷、玉米、養麥、白瓜子,是云南省內水稻種植海拔最高的壩
導游:高原溫泉位于寧蒗縣永寧鄉,當地俗稱“熱水塘”。溫泉水從挖都山腳巖縫間涌出,清澈異常,終年熱氣騰騰,蒸氣彌漫,四季可浴。 看點:溫泉坐落在一個祥和而寧靜的山彎里,四周群山延綿,摩
歷史沿革:
唐南詔時,名樓頭賧。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置永寧州。
明永樂四年(1406年),升府。
民國,永寧設行政委員。
民國六年(1917年),裁行政委員,設寧蒗縣佐,治所駐蒗蕖大八村。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寧范設治局寧江區(鄉)。
1950年1月21日,成立臨時政府委員會;同年5月20日,成立縣。
1951年10月,成立寧蒗縣民族民主聯合政府。
1953年4月,遷駐大村。
1956年,永寧為縣一區。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