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雄壁鎮 | 隸屬:師宗縣 |
區劃代碼:530323102 | 代碼前6位:530323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云D |
長途區號:0874 | 郵政編碼:655700 |
轄區面積:約22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33萬人 |
人口密度:約19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雄壁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駐地雄壁村,彝語,“雄”為地方官,“壁”為石山,意即石山下的土官寨。…[詳細] |
雨柱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雨柱”為彝語,意為河畔之村。1949年屬陸良縣南靖鄉,1952年劃歸師宗,屬響水箐鄉;1959年屬白兆管理區,1961年設雨柱小管理區,隸屬者黑中公…[詳細] |
長沖村 | ~203 | 村莊 | 1952年設長沖鄉,隸第二區,1959年屬山衣甲管理區;1961年設長沖小管理區,隸屬葵山區;1973年設長沖大隊,隸屬葵山公社;1984年設長沖小鄉…[詳細] |
天生橋村 | ~204 | 村莊 | 1949年至1950年屬雙合鄉,1952年屬長沖鄉;1959年屬龍塊管理區,隸屬葵山公社;1963年設為天生橋小公社,隸屬葵山區;1973年為天生橋大…[詳細] |
下鴨子塘村 | ~205 | 村莊 | 1949年屬雙合鄉,1959年設下鴨子塘管理區;1963年設下鴨子塘小公社,1973年改為下鴨子塘大隊,1984年為葵山區下鴨子塘小鄉;1987年劃歸…[詳細] |
小哨村 | ~206 | 村莊 | 1949年屬雙合鄉,1952年屬鴨子塘鄉,1959年屬大哨管理區,1961年設小哨小管理區,屬雄壁中公社;1963年設小哨小公社,隸屬葵山區;1973…[詳細] |
獨龍村 | ~207 | 村莊 | 駐地大獨龍村,彝語原名“堵羅”,“堵”為龍潭,“羅”為虎,意即經常有虎出沒龍潭邊,清康熙年間演化為“獨龍”。…[詳細] |
扯樂村 | ~208 | 村莊 | 駐地中扯樂村,原名“扯落”,為彝語,“扯”為谷子,“落”為虎,意即有虎出沒的山凹谷地,后演化為“扯樂”。…[詳細] |
束崗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駐地下束崗村,原村名“勺卡顛”,為彝語,“勺”為野兔,“卡”為山坳,“顛”為狹窄,意既有野兔的狹窄山坳,清康熙年間易為“束崗店”,清末又易為“束崗”。…[詳細] |
瓦魯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轄區內有大、小瓦魯村,“瓦魯”為彝語,原名“務魯”,“務”為山腳,“魯”為大村,意為山腳的大村,后易“務”為“瓦”。…[詳細] |
法召村 | ~211 | 村莊 | 駐地大法召村,原名“法卓”,彝語,“法”為石巖,“卓”為山腳,意即石山麓,后“卓”演變為“召”。…[詳細] |
大舍村 | ~212 | 村莊 | 彝語,原為“達舍”,意為住在狹長山坡上的村,后演化為“大舍”。…[詳細] |
小阿舍村 | ~213 | 鎮鄉結合區 | 1949年,屬羅平縣第六區大舍鄉;1959年設小阿舍管理區,1961年設小阿舍小管理區,隸屬大舍中公社;1973年設小阿舍大隊,隸屬竹基公社,1979…[詳細] |
小黑納村 | ~214 | 村莊 | 1949年屬羅平縣大舍鄉,1959年屬阿宜格管理區,1961年設小黑那小管理區,隸屬大舍公社,1973年至1983年設小黑那大隊,隸屬竹基公社;198…[詳細] |
地名由來:
雄壁鎮因鎮人民政府駐雄壁村而得名。“雄壁”系彝語,意為石山下的土官寨。
基本介紹:
雄壁鎮位于師宗縣城西北19公里處,與瀘西、陸良和羅平三縣接壤;地理坐標為東徑103°48'29.9",北緯24°52'14.0"。江召高速、召瀘高速、324國道和南昆鐵路穿境而過,是昆明、曲靖等城市進入師宗的交通要道,全鎮國土面積225平方公里。全鎮轄雄壁1個社區和瓦魯、法召、大舍、束崗、雨柱、長沖、小哨、獨龍、扯樂、小阿舍、小黑納、天生橋、下鴨子塘13個村委會,共有69個村(居)民小組。
全鎮總面積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86公頃。其中水田189公頃,旱地1997公頃,人均耕地0.045公頃。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781公頃,總產量2241.3萬千克,人均有糧462千克,經濟作物播種面
榮譽排行:
2021年3月,雄壁鎮入選2020年云南省衛生鄉鎮名單。
歷史沿革:
1988年,原葵山區的雄壁、下鴨子塘、小哨、獨龍、天生橋、雨柱、長沖7行政村,原竹基區的大舍、小阿舍、法召、小黑那、瓦魯5行政村及原丹鳳區的束崗、扯樂2行政村析出合并為雄壁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