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倚象鎮 | 隸屬:思茅區 |
區劃代碼:530802103 | 代碼前6位:530802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云J |
長途區號:0879 | 郵政編碼:665000 |
轄區面積:約105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5827萬人 |
人口密度:約34人/平方公里 | 海拔:1470米 |
下轄地區:1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大寨村 | ~201 | 鎮中心區 | 大寨村民委員會1950年為大寨鄉屬倚象區,1957年撤區屬倚象鄉,1961年屬南屏區南屏公社,1969年改為大寨大隊屬倚象公社,1984年體改復名為大…[詳細] |
下寨村 | ~202 | 村莊 | 下寨村民委員會1950年為下寨鄉屬倚象區,1957年撤區屬倚象鄉,1961年屬南屏區龍潭公社,1969年改為下寨大隊屬倚象公社,1984年體改復名為下…[詳細] |
永慶村 | ~203 | 村莊 | 原名“勐缺壩”,解放時為慶祝勝利,取名“永慶”,故而得名。駐地李家箐,故名。…[詳細] |
半坡村 | ~204 | 村莊 | 因本村民委員會大部分村民居住于半山坡,故而得名。駐地大石缸,故名。…[詳細] |
石膏箐村 | ~205 | 村莊 | 因本村民委員會原駐地自然村為石膏箐村民小組,以村旁箐中有石膏,故而得名。現駐地大平掌,故名。…[詳細] |
菠蘿村 | ~206 | 村莊 | 傣語地名。“菠”(波)意為欖皮樹,“蘿”(洛)意為地勢低凹,“菠蘿”意為欖皮樹凹子。本村民委員會原駐地菠蘿,故而得名。縣駐地大份子田,故名。…[詳細] |
蚌弄村 | ~207 | 村莊 | 傣語地名。“蚌”指泉水,“弄”指大,“蚌弄”意為有大泉水塘的地方。駐地蚌弄,故名。…[詳細] |
竜竜村 | ~208 | 村莊 | 傣語地名。“竜(糯)”指水塘,“竜”又為大,“竜竜”意為大水塘,故而得名。現駐地下寨,故名。…[詳細] |
魚塘村 | ~209 | 村莊 | 魚塘村民委員會1984年從竜竜鄉分出稱為魚塘鄉,1988年改為魚塘行政村屬倚象區,1999年改為魚塘辦事處屬倚象鎮,2000年改為魚塘村民委員會屬倚象…[詳細] |
干海子村 | ~210 | 村莊 | 因本村民委員會原駐地自然村為干海子村民小組,村邊有一淺水塘,當地習稱干海子,故而得名。現駐地新田,故名。…[詳細] |
營盤山村 | ~211 | 村莊 | 營盤山村民委員會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為異地扶貧營盤山開發區,1996年思茅區被省政府列為實施全省異地扶貧開發試點縣,轉移安置跨地州異地移民2.3萬…[詳細] |
平掌村 | ~212 | 村莊 | 因本村民委員會駐地位于山坡平緩地,故而得名。駐地老茶場,故名。…[詳細] |
大地山村 | ~213 | 村莊 | 因本村民委員會駐地附近多屬山地,故而得名。駐地三家村,故名。…[詳細] |
踏清河村 | ~214 | 村莊 | 因本村民委員會原駐地于踏清河附近,故而得名。現駐地稱桿,故名。…[詳細] |
柏木河村 | ~215 | 村莊 | 因本村民委員會駐地于柏木河附近,故而得名。駐地龍潭箐,故名。…[詳細] |
納吉村 | ~216 | 村莊 | 傣語地名。“那“是田,”吉“是大芫荽,”那吉“意為村旁田邊有大芫萎,后書寫演變為”納吉“,故而得名。駐地納吉,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倚象”為方言野象的諧音因常有野象出沒而得名。
基本介紹:
倚象鎮位于思茅市翠云區東部,東與江城縣隔江相望,南連景洪市,西與翠云區南屏鎮接壤,北與普洱縣毗鄰, 全鎮幅員面積1051平方公理,占翠云區總面積的26%,轄16個村民委員會,206個村民小組,全鎮總人口35827人,是翠云區面積最大、人口較多的鄉鎮,鎮政府所在地倚象壩,距離思茅中心城市10公里,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倚象鎮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群山起伏,河流縱橫,立體氣候明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全鎮平均海拔1470米,年平均氣溫17℃,年平均降雨量1800mm。境內河流主要屬曼-水系,主要河流有曼-、倚象河、軟橋河、五里河、踏清河、魚籠河、菜陽河等,水資源較為豐富。倚象鎮地處低緯度,
文化旅游:
竜竜村“竜竜好在”,準確地反映了“竜竜”文化生態旅游村的特點。竜竜,在當地就是有山有水的地方。走進竜竜村下寨,就見綠樹掩映中漏出一幢幢頗具民族特色的“別墅”,“別墅”旁邊一簇簇綠得快要滴油的
勐茄戶界碑立于思茅區倚象鎮永慶村與下寨村交界處。勐茄是傣語,該碑于清朝傣族土司統治時期所立,上刻“勐茄戶界碑”。一直沿用至今,現在仍然以此劃分兩村地界,該碑對于研究土司制度和民族文化建議歷史
小干田茶馬古道位于思茅區倚象鎮菠蘿村委會小干田社,小干田茶馬古道所處為麻栗山,北可以至思茅、過永慶、可以直接通寧洱,南可以至西雙版納的勐旺、易武,直至國外,規模較官道小。現存該段茶馬古道保存
竜竜茶馬古道位于思茅區倚象鎮竜竜村委會境內。古道由思茅出發,過竜竜村委會是南行至西雙版納勐旺、易武古茶山的官道,可以通往緬甸、老撾、越南等國家。過去六大古茶山所產的茶,多由此道路運往思茅和內
菜陽河茶馬古道位于思茅區倚象鎮漁塘村委會所屬菜陽河自然保護區內,北連竜竜茶馬古道,南至西雙版納州勐旺、易武古茶山,通往緬甸、老撾、越南等國家,是南來北往的通商官道,是民族遷徙,以及與周邊國家
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為思茅縣倚象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倚象區。
1957年,為倚象鄉。
1958年,思茅縣并入普洱縣,普文、倚象、永慶、南屏4鄉合并為普洱縣東風公社。
1961年,改稱南屏鄉。
1969年,改南屏公社。
1981年,恢復思茅縣,原南屏公社分為南屏、大寨兩公社。
1983年1月,大寨公社更名倚象公社。
1984年,改倚象區。
1988年,改倚象鄉。
1997年,改倚象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