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蒲川鄉 | 隸屬:騰沖市 |
區劃代碼:530581211 | 代碼前6位:530581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云M |
長途區號:0875 | 郵政編碼:679100 |
轄區面積:約179.4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9484萬人 |
人口密度:約16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7個社區、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下甲社區 | ~201 | 鄉中心區 | 1953年名為曼堆小鄉,1956年為鳳來大鄉,1959年為下甲管理區,1961年為下甲大隊,1963年為蒲川鄉下甲小公社,1968年為下甲大隊,198…[詳細] |
米果社區 | ~202 | 村莊 | 因村委會所在地的老米果、又稱碎米果樹較多,故名。…[詳細] |
向陽村 | ~203 | 村莊 | 因原名黑箐坡,意欠佳,且多數面向東而居,更名向陽,故名。…[詳細] |
清河社區 | ~204 | 村莊 | 清河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龍朝社區 | ~205 | 村莊 | 因村委會所在地位于大蒲窩河畔,大蒲窩河像一條蜿蜒的巨龍從寨子面前經過,背靠的山脈就像一條巨龍,人們認為這個地方是龍來朝奉之地,故名。…[詳細] |
小曼別村 | ~206 | 村莊 | 因在傣語中“蠻”指“地方”,“別”指“在壩子邊”,“蠻別”即“在壩子邊的地方”。…[詳細] |
茅草地村 | ~207 | 村莊 | 因原村委會所在地茅草較多,故名,后遷至三岔窩,仍沿用原村名。…[詳細] |
大曼別村 | ~208 | 村莊 | 因傣語中“大”為松樹之意;“蠻別”指樹腳;大曼別意為在松樹腳建立的寨子。…[詳細] |
坪山社區 | ~209 | 村莊 | 解放前屬蒲川鄉第七保,解放初期屬九區第七村,1952年土改時屬九區鳳來鄉,1958年屬蒲川公社下甲大隊,1984年為蒲川區坪山鄉,1987年更名為蒲川…[詳細] |
曼朵社區 | ~210 | 村莊 | 因村委會原位于曼朵自然村,故名,后搬遷至曼巷自然村,村名沿用原名。…[詳細] |
壩外社區 | ~211 | 村莊 | 因社區村委會坐落在蒲窩壩子外邊,故名。解放前屬第九區蒲川鄉,1952年為第九區壩外鄉,1956年為蠻朵鄉,1970年為蒲川公社壩外大隊,1984年為蒲…[詳細] |
戶弄村 | ~212 | 村莊 | 解放前為蒲川鄉第一保,解放后為第九區第八村,1954年為戶弄鄉,1959年編為戶弄管理區,1962年至1965年為戶弄小公社,1966年為戶弄大隊,1…[詳細] |
地名由來:
蒲川鄉因龍川江、大蒲窩河、小蒲窩河(在新華鄉)三條河流形似川字并流而得名蒲川。
基本介紹:
蒲川鄉位于騰沖南部,鄉政府駐地距市區56公里,東鄰團田鄉,西連新華鄉,南與龍陵縣龍山鎮隔江相望,北與騰越鎮、五合鄉、梁河縣平山鄉接壤,國土面積179.48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地距騰沖市區56千米。轄12個行政村,132個村民小組,168個自然村。截止2023年底,有7986戶29484人,有傣、阿昌、佤、傈僳、回5個世居少數民族。森林覆蓋率76.5%,年降雨量1500毫米,年平均氣溫15.4℃。有耕地4.12萬畝,其中水田3.04萬畝,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鄉,群眾收入來源單一,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屬騰沖欠發展鄉鎮。
生態氣候宜居宜業。蒲川鄉地處丘陵河谷地帶,北高南低,鄉內最高海拔(雞冠山
榮譽排行:
2021年3月,蒲川鄉入選2020年云南省衛生鄉鎮名單。
歷史沿革:
明代時期,屬刀氏土司所轄。
清道光二年(1822年),屬蒲窩練。
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第二區蒲川鄉。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為蒲川鄉。
1949年12月,屬蒲川區。
1950年10月,屬第九區。
1958年11月,屬躍進公社。
1959年3月,更名蒲川公社。
1963年1月,屬蒲川區。
1964年,為蒲川公社。
1984年11月,為蒲川區。
1988年12月,為蒲川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