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華鄉 | 隸屬:騰沖市 |
區劃代碼:530581210 | 代碼前6位:530581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云M |
長途區號:0875 | 郵政編碼:679100 |
轄區面積:約12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37萬人 |
人口密度:約11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6個社區、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中心社區 | ~201 | 鄉中心區 | 中心,為區域名,包括諸多小村落。意為全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地。…[詳細] |
大擺田社區 | ~202 | 村莊 | 最初村民在此地開了一大片稻田,后有人家遷來居住。…[詳細] |
龍塘村 | ~203 | 村莊 | 本村旁有一個天然形成的塘子,塘子旁有一棵彎腰樹,彎樹映入塘中水面,忽隱忽現似“龍影”而得名龍影塘,后有人遷來居住形成村落。龍塘,為區域名,包括諸多新自…[詳細] |
龍井山社區 | ~204 | 村莊 | 相傳此地有一口水井稱“龍井”,后有人遷來居住形成村落。龍井山,為區域名,包括諸多新自然村。…[詳細] |
龍灑社區 | ~205 | 村莊 | 龍灑,又名灑谷洞。傣語,由“灑戶東”演化,譯意為“壩子頭寨子”,形成的村落。龍灑,為區域名,包括諸多新自然村。…[詳細] |
梅子坪社區 | ~206 | 村莊 | 相傳此地生長了許多梅子樹,后有人遷來居住形成村落。…[詳細] |
邦戶村 | ~207 | 村莊 | 邦戶,傣族譯音地名,即緩坡上方之意。相傳曾經有傣族在此居住過。邦戶,為區域名,包括諸多新自然村。…[詳細] |
何家寨村 | ~208 | 村莊 | 最初有何姓人家遷來居住。民國末期為第三保,解放后為新華鄉第十一村,1963年至1979年屬邦戶大隊,1979年后為何家寨大隊,1984年為新華區何家寨…[詳細] |
太和村 | ~209 | 村莊 | 本村過去有個老人叫張太和,后人為了紀念此老人,以此稱呼。太和,為區域名,包括諸多小地名,意為太平祥和之意。…[詳細] |
新山社區 | ~210 | 村莊 | 此地最初沒有名字,后有人前來居住,稱呼新山。新山,為區域名,包括諸多小自然村。…[詳細] |
官接村 | ~211 | 村莊 | 相傳,大、小蒲窩兩土司官劃分疆界之時,兩人各從原地行走出發到兩官相見之地劃分為蒲川、新華之界,稱呼為官接,后有人遷來居住形成村落。…[詳細] |
地名由來:
取建設新中華之意命名。
基本介紹:
新華鄉位于騰沖南部,處在保山、德宏“兩州市”和騰沖、龍陵、梁河“三縣市”交匯處,全鄉轄11個村(社區)委會、88個村民小組,2023年末新華鄉戶籍人口4825戶18124人。鄉情可概括為六個方面:山區之鄉。全鄉國土面積122平方公里,境內多山,壩區占4%,山區、半山區占96%,廣大群眾多數處于住山種壩狀態。通過扶貧對象調整,深度貧困鄉已整鄉脫貧退出,目前全鄉有脫貧戶1627戶6912人,監測戶243戶880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任務仍然艱巨。笤帚之鄉。新華鄉粽葉史起源于一百六十余年前,其根可入藥,棕葉可制草帽、祛味,粽葉穗可扎笤帚;種植笤帚苗980余畝,產值400余萬元
榮譽排行:
2021年3月,新華鄉入選2020年云南省衛生鄉鎮名單。
歷史沿革:
明代時期,屬刀氏土司所轄。
清道光二年(1822年),屬蒲窩練。
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第二區新華鄉。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更名新華鄉。
1949年12月,屬新華區。
1950年10月,屬第九區。
1958年11月,屬躍進公社。
1959年3月,更名新華公社。
1963年1月,屬蒲川區。
1964年,復為新華公社。
1984年11月,為新華區。
1988年12月,改新華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