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維登鄉 | 隸屬: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
區劃代碼:533423207 | 代碼前6位:533423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云R |
長途區號:0887 | 郵政編碼:674600 |
轄區面積:約40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11萬人 |
人口密度:約2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北甸村 | ~201 | 村莊 | 白族語地名。北甸是“八迪”的音變,意為“白土村”。…[詳細] |
小甸村 | ~202 | 村莊 | 白族語地名。意為“小村”。解放前屬蘭坪縣維登鄉稱小甸保,1950年稱小甸村,1953年稱小甸鄉,1958年稱維登公社小甸管理區,1962年稱小甸公社,…[詳細] |
山加村 | ~203 | 村莊 | 山加是“山家”的別名,意為“山村”。解放前稱維登鄉佳干桌保,1950年稱十四村,1953年稱山加鄉,1958年稱維登公社山加管理區,1962年稱山加公…[詳細] |
維登村 | ~204 | 鄉中心區 | 白族語地名。為“萬登”變音,意為“圓形的壩子”。…[詳細] |
新農村 | ~205 | 村莊 | 取“新型農民”之意而得名。解放前屬蘭坪縣維登鄉第十保,1953年稱新農鄉,1958年稱維登公社新農管理區,1962年稱新農公社,1965年11月由蘭坪…[詳細] |
富川村 | ~206 | 村莊 | 白族語地名。富川系“呼川”音變,意為“江水咆哮的地方”。…[詳細] |
新化村 | ~207 | 村莊 | 取“新的發展變化”之意得名。解放前稱洛馬保(箐),1950年稱洛馬村,1953年稱新化鄉,1958年稱維登公社新化管理區,1962年稱新化公社,196…[詳細] |
箐頭村 | ~208 | 村莊 | 在箐頂定居形成的小聚落;現箐頭村民委員會駐箐頭,故名。…[詳細] |
妥洛村 | ~209 | 村莊 | 傈僳語地名。意為“葛根箐”。解放前屬蘭坪縣維登鄉妥洛保,1950年稱妥洛村,1953年稱脫落想,1958年稱維登公社妥洛管理區,1962年稱妥洛社,1…[詳細] |
地名由來:
維登為白語,意為圓形的壩子。
基本介紹:
維登鄉位于維西縣城的西南角,屬我縣境內瀾滄江流域的最南端,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有78公里,東鄰縣城及永春鄉,南與蘭坪縣中排鄉碧玉河村、多依村隔河相望,西與福貢縣毗鄰,北與本縣中路鄉接壤。總面積約409平方公里,全鄉轄北甸、小甸、山加、維登、新農、富川、新化、箐頭、妥洛九個行政村,有92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居民分別散居在海拔1600米至3400米的瀾滄江東西沿岸,海拔相對高差1800米。
全鄉共有2861戶,13181人。境內居住著傈僳族、白族、漢族為主體的九個民族,其中傈僳族人中占人口總數的64%,白族人口占21%,漢族人口占13%,全鄉總耕地面積31407畝,人均占有耕地2.44畝。
榮譽排行:
2023年2月,維登鄉被云南省愛衛辦命名為2022年度云南省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清,屬麗江縣。
民國年間,屬蘭坪縣,稱維登鄉。
1950年,稱維登區。
1958年,改稱維登公社。
1962年,復稱維登區。
1965年12月8日,由蘭坪縣劃歸維西縣,稱第六區。
1969年,稱東方公社。
1972年,稱維登公社。
1984年6月,改維登區。
1988年,撤區建鄉,稱維登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