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海口街道 | 隸屬:西山區 |
區劃代碼:530112009 | 代碼前6位:530112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云A |
長途區號:0871 | 郵政編碼:650100 |
轄區面積:約174.3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9萬人 |
人口密度:約39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3個社區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海門社區 | ~001 | 主城區 | 1964年1月,設海門生產大隊;1984年4月,改設海門鄉;1988年2月,改設海門辦事處;2000年9月,改設海門村民委員會;2009年8月,改設海…[詳細] |
里仁社區 | ~002 | 城鄉結合區 | 1952年為里仁鄉,1959年為里仁管理區,1961年為里仁大隊,1964年1月設里仁生產大隊,1984年4月改設里仁回族鄉,1988年2月,改設里仁…[詳細] |
白魚社區 | ~003 | 村莊 | 1964年1月,設白魚生產大隊;1984年4月,改設白魚鄉;1988年2月,改設白魚辦事處;2000年9月,改設白魚村民委員會;2009年8月,改設白…[詳細] |
海豐社區 | ~004 | 城鄉結合區 | 駐地曾名海豐村,取海口村(現名為老街)和豐裕村(現名為馬房)兩地首字組合命名。…[詳細] |
中新社區 | ~005 | 村莊 | 1964年1月,設中新生產大隊;1984年4月,改設中新鄉;1988年2月,改設中新辦事處;2000年9月,改設中新村民委員會;2009年8月,改設中…[詳細] |
中寶社區 | ~006 | 村莊 | 地處海口街道中部,境內有寶珠山,故名“中寶”。…[詳細] |
桃樹社區 | ~007 | 村莊 | 1964年1月,設桃樹生產大隊;1984年4月,改設桃樹鄉;1988年2月,改設桃樹辦事處;2000年9月,改設桃樹村民委員會;2009年8月,改設桃…[詳細] |
中平社區 | ~008 | 村莊 | 取中莊、平地哨兩村之首字而得名。1951年為達子鄉,1953年為中平鄉,1964年1月設中平生產大隊,1984年4月改設中平鄉,1988年2月改設中平…[詳細] |
云龍社區 | ~009 | 村莊 | 因轄區內云龍寺得名。1964年1月,設云龍生產大隊;1984年4月,改設云龍鄉;1988年2月,改設云龍辦事處;2000年9月,改設云龍村民委員會;2…[詳細] |
青魚社區 | ~010 | 村莊 | 駐地青魚塘,因村子附近水塘盛產青魚而得名。…[詳細] |
雙哨社區 | ~011 | 村莊 | 歷史上此地為海口地區通往安寧的主要道路,曾設上、下兩個哨卡,合稱”雙哨。居委會原駐地雙哨村。…[詳細] |
山沖社區 | ~012 | 城鄉結合區 | 1964年1月,設山沖生產大隊,1984年4月,改設山沖鄉,1988年2月,改設山沖辦事處,2000年9月,改設山沖村民委員會,2009年8月,改設山…[詳細] |
云光社區 | ~013 | 主城區 | 云光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地名由來:
海口街道因地處滇池出水口螳螂川源頭而得名。
基本介紹:
海口街道位于昆明市西山區南端,螳螂川畔,距昆明市40余公里,因是滇池西南的出水口而得名。東臨滇池、南接晉寧、西連安寧、北與著名的西山龍門景區毗鄰。海拔1800至2400米之間,東西長24公里,南北平均寬7公里,國土面積174.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70.8公頃,林地面積15.2萬畝,森林覆蓋率40.55%。
海口地區屬于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具有低緯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特征,年平均氣溫13.2C。境內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海口轄11個涉農社區、2個城市社區,54個自然村,74個居民小組。戶籍總人口(常住)69121人,流動人口17800余人。居住著漢、回、彝三個世居
榮譽排行:
2014年6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海口街道2012—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石龍壩水電站是中國第一座水電站,位于中國云南省昆明市郊的螳螂川上,是中國最早興建的水電站。電站一廠于1910年7月開工,1912年5月28日發電,最初裝機容量為480千瓦。2006年05月2
川字閘原名屢豐間,又名白鶴梁。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是一座以閘為主橋閘結合的多孔石拱橋。閘分為三,分跨于被大小中灘分隔形成的海口河三股河道之上,故通稱川字閘。海口河是滇池唯一
云南水泥廠立窯是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座半機械化立窯。1940年11月21日建成。曾為全國抗戰勝利、云南省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建設作出重大貢獻。云南水泥廠熟料生產立窯始建于1939年5月4日,是云
磊樓,位于昆明市西山區海口鎮白魚口村滇池岸邊的云南省工人療養院內。該樓由原民國時期的昆明市市長庾恩錫建于1935年,空谷園內的主體建筑,用方圓大小不等的天然巖石疊砌堆成,磊石成樓,故名磊樓。
海口石城摩崖石刻位于西山區海口街道里仁村,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游海口石城,稱:“閻辟曲折,層沓玲激,幻化莫測,鐘秀獨異。”清康熙時著名書法家許弘勛題刻“湖天鎖鑰”、“云莊”和“五律詩二首”等
歷史沿革:
明代時,為昆陽州平定鄉。
清代時,改稱平地鄉。
民國時,屬昆陽縣。
1951年,為昆陽縣第三區。
1954年,為昆明市第十區。
1956年10月,為海口區。
1958年,為安寧縣海星公社。
1959年,為昆明市第四農場。
1960年,并入西山區。
1961年,設海口公社。
1984年,改為海口街道辦事處。
1987年,海口街道辦事處與中灘城鎮街道辦事處合并置海口鎮。
2009年8月1日,撤海口鎮,設海口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