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十街彝族鄉 | 隸屬:易門縣 |
區劃代碼:530425202 | 代碼前6位:530425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云F |
長途區號:0877 | 郵政編碼:651100 |
轄區面積:約160.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938人 |
人口密度:約4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十街村 | ~201 | 鄉中心區 | 十街:明清時稱甸末市,以逢五、十日趕街,俗稱“十街”![詳細] |
馬頭村 | ~202 | 村莊 | 為該村委會地處馬頭山南麓山坡之意。1764年屬保西鄉;1911年屬南區,1931年屬二區,為永寧鄉;1939年屬匯川鄉,1949年12月15日易門解放…[詳細] |
張所村 | ~203 | 鄉中心區 | 明初軍屯,駐軍首領張姓于此建村,張所為我縣五所之一,1952年第二區區政府駐地曾設此居民點。…[詳細] |
賈姑村 | ~204 | 村莊 | 賈姑,彝語。賈:螃蟹,姑:河彎,洼地,意為“河彎生長螃蟹的地方”。…[詳細] |
金田村 | ~205 | 村莊 | 金田,原為“軍田”,為明初駐軍屯田之所,后演變為金田。…[詳細] |
老吾村 | ~206 | 村莊 | 老吾,彝語,老窩利,意為“大凹子之意”。明清時置老吾市,在寅、申日趕集![詳細] |
大村村 | ~207 | 村莊 | 該村村落面積較大。1764年屬保西鄉;1911年屬南區;1931年屬二區,為興化鎮;1938年屬二區,為文山鎮;1939年屬匯川鄉;1949年12月1…[詳細] |
腳家店村 | ~208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該村是易都廠至昆明銅運中間站,過往客商,馬幫常在此息腳住店。…[詳細] |
地名由來:
十街彝族鄉因鄉人民政府駐十街(村)得名。十街在明清時稱甸末市,以逢五、十趕集,又因兩條街道縱橫交錯,呈“十”字狀,故稱十街。
基本介紹:
在草長鶯飛的馬頭山下,在風景怡人的十街河畔,甘蔗成林,稻花飄香,這就是美麗的十街彝族鄉。她位于易門南部,距縣城36公里,與晉寧、峨山兩縣接壤,俗稱易門的“南大門” ?偯娣e 160.7平方公里,屬中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四季溫暖少寒,春旱夏濕分明,雨熱同季,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全鄉擁有8個村委會,88個自然村,一萬三千人口,是市12個民族鄉之一。她是一個正處在發展中的新興鄉鎮。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之下,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取得了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開放的經濟格局已初步形成。十街鄉不失為開放投資的熱土,熱情好客的十街人民誠摯地歡迎各界人士到十街投資開發,共謀發展。
歷史沿革:
明隆慶元年(1567年),十街彝族鄉境域為南鄉。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屬保西鄉。
清宣統三年(1911年),屬南區。
民國二十年(1931年),屬二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匯川鄉。
1949年10月,建匯川區。
1950年10月,屬二區。
1958年11月,稱易都公社。
1960年,稱十街公社。
1961年10月,設十街區1963年2月,屬二區。
1969年12月,屬紅旗公社。
197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