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盞西鎮 | 隸屬:盈江縣 |
區劃代碼:533123105 | 代碼前6位:533123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云N |
長途區號:0692 | 郵政編碼:679300 |
轄區面積:約351.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99萬人 |
人口密度:約5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關上村 | ~201 | 鎮中心區 | 原屬團坡大隊,1984年4月從團坡大隊分出,設關上鎮,1988年改稱關上村公所,2000年10月村改委后稱關上村民委員會。自得名以來沿用至今。…[詳細] |
團坡村 | ~202 | 村莊 | 因村東南0.3千米有一座小團山坡,故名團坡![詳細] |
姐罕村 | ~203 | 村莊 | “姐罕”為傣語,“姐”意為城鎮,“罕”意為金子,即金子般的城鎮,故名。…[詳細] |
雙龍村 | ~204 | 村莊 | 因所屬自然村有大龍塘、小龍塘而得名雙龍。以雙龍作村名,村委會駐地荊竹林,故名。…[詳細] |
松坡村 | ~205 | 村莊 | 據流傳,滿清年間,此山長滿了松樹,且此山又高又陡,得名松坡。以松坡取村名,村委會駐地勐弄,故名。…[詳細] |
普關村 | ~206 | 村莊 | “普關”為景頗語,“普”意為李氏,以李氏得名李家山寨子。…[詳細] |
合作村 | ~207 | 村莊 | 合作即團結合作之意。以合作作村名,村委會駐地拉帕,故名![詳細] |
邦朗村 | ~208 | 村莊 | “邦朗”景頗語,“邦”意為老鷹,“朗”意為寨子,即老鷹翱翔的寨子。原村委會駐地在邦朗,故而得名邦朗村民委員會,F村民委員會駐地芒另,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盞西”傣語意為“曬漁網的臺地”,地處檳榔江畔,過去傣族漁民常在此處曬漁網,故而得名。
基本介紹:
盞西鎮是盈江縣第二大農業鎮,具有有山壩并存的典型特征。美麗的檳榔江貫穿全境,點綴著盞西鎮優美的自然風光。全鎮水利和礦藏資源極為豐富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是盈江縣重要的甘蔗和油料生產基地,也是重要的優質稻良種繁育基地。幾千年的文明進程,逐步造就了盞西鎮各民族勤勞勇敢和進步向上的民族精神。 盞西鎮地處盈江縣東北部,距縣城78公里。位于東經97°58′8″—98°16′12″,北緯24°58′10″—25°7′42″之間,南北跨徑17.6公里,東西跨徑30.4公里。東北與騰沖縣和我縣支那鄉接壤,西南與芒章鄉、蘇典鄉相連,國土面積351.4平方公里。 盞西鎮轄8個村委會,67個自然村,101個村民小組,
榮譽排行:
2022年2月,云南省愛衛辦命名盞西鎮為2021年度云南省衛生鄉鎮。
文化旅游:
盞西烈士陵園位于盈江縣盞西鎮關上村舊城村民小組的白馬塘邊,年代為1951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盞西烈士陵園為第四批德宏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遮坎奘房位于盈江縣盞西鎮姐坎村委會遮坎大寨西北面,年代為民國十四年(1925年)。類別為古建筑。遮坎奘房為第四批德宏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明永樂四年(1406年),盞西鎮境域設百夫長。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屬盞西土目轄區。
1949年,大部分地區屬騰沖縣鶴麟鄉,有16寨屬梁河設治局,14寨屬盞西土目。
1950年3月,成立盞西區。
1951年1月,屬騰沖縣第十區。
1953年3月,屬保山專區。
同年7月,屬德宏州。
1955年底,劃歸盈江縣。
1969年3月,成立向陽公社。
1971年,改盞西公社。
1984年,改盞西區。
1987年,改盞西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