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支那鄉 | 隸屬:盈江縣 |
區劃代碼:533123204 | 代碼前6位:533123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云N |
長途區號:0692 | 郵政編碼:679300 |
轄區面積:約375.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31萬人 |
人口密度:約3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支那村 | ~201 | 鄉中心區 | “支那”為傣語,意為田壩中的城鎮,故名。…[詳細] |
崩董村 | ~202 | 村莊 | “崩董”為景頗語,意為高山村,故名。1950年前屬中寨山官轄區,1957年前在中寨設立鄉,1965年在舊寨設鄉,1968年搬遷崩董耕讀學校設立大隊,1…[詳細] |
蘆山村 | ~203 | 村莊 | “蘆山”為地名,為“綠山”的諧音,意為山清水秀。原村民委員會駐蘆山。…[詳細] |
支東村 | ~204 | 村莊 | 因地處支那鄉的東邊而得名支東。1961年建支東大隊,1966年后為支東鄉,1988年稱支東行政村,2000年10月村改委稱支東村民委員會,自得名以來沿…[詳細] |
石分村 | ~205 | 村莊 | “石分”為景頗語,意為拔草藥。以村寨盛長草藥,鄉村草醫及村民常到此采藥得名石分。…[詳細] |
地名由來:
“支那”傣語意為“田中的集鎮”,因鄉人民政府駐支那村而得名。
基本介紹:
支那鄉是盈江縣離縣城最遠的一個鄉,是一個山壩為一體傣族、景頗族、傈僳族、漢族雜居的民族鄉。“支那云海”、“大娘山”自然風光在德宏享有盛名。支那傣家“光幫”是全國僅有的民間文化遺產。支那鄉豐富的土地、森林、礦產、旅游自然資源,并有較好的開發利用潛力。 一、基本情況支那鄉位于盈江縣東北部,檳榔江上游,是盈江縣離縣城最遠的一個鄉,距縣城94公里。位于東經97°07′47″—98°11′28″,北緯25°06′36″—25°20′02″,海拔1040米至3404.6米,屬高寒山區。東北與騰沖縣猴橋鎮相連,東南、西南與盞西鎮、蘇典鄉毗鄰,西北與緬甸聯邦接壤。鄉內轄5-7號界碑,有三條邊境通道,國境線全長
榮譽排行:
2022年2月,云南省愛衛辦命名支那鄉為2021年度云南省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支那鄉境域屬盞西土目轄區。
光緒十一年(1885年),屬騰越廳盞西練支那甲。
民國時期,屬騰沖縣鶴麟鄉。
1950年3月,屬盞西區政府。
1951年1月,屬騰沖縣第十區。
1953年3月,隨盞西從騰沖縣劃出,先后屬保山地區和德宏州。
1955年底,隨盞西劃歸盈江縣。
1957年10月,建崩董生產文化站。
1958年10月,建支那公社。
1959年2月,劃歸盞西區。
1974年1月,從盞西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