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水泄鄉 | 隸屬:永平縣 |
區劃代碼:532928204 | 代碼前6位:532928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云L |
長途區號:0872 | 郵政編碼:672600 |
轄區面積:約395.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44萬人 |
人口密度:約3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水泄村 | ~201 | 鄉中心區 | 因本村民委員會駐水泄彝族鄉街子上,而得名水泄村民委員會。…[詳細] |
阿林村 | ~202 | 村莊 | 該地森林茂密而得名阿林寨,因本村民委員會駐阿林村,所以得名阿林村民委員會。…[詳細] |
阿波村 | ~203 | 村莊 | 本村歷史上屬順寧府,1912年劃歸永平;1950年1月劃屬第三區公所第八行政村阿波寨村,1958年劃屬瓦金人民公社,1962年屬水泄區阿林小公社,19…[詳細] |
文庫村 | ~204 | 村莊 | 解放前,存有一古跡為文筆,后來被破壞,因當時缺乏科技文化,前人為了夢想把本地發展為文化存寶之庫,古而取名為文庫。…[詳細] |
咱咧村 | ~205 | 村莊 | “咱咧”彝語為“吃飯”之意。明清時辦廠煉銅,進廠做工可得食,故名咱咧。…[詳細] |
世興村 | ~206 | 村莊 | 意為世代興旺,故名。本村歷史上屬順寧府,1912年劃歸永平;民國二十九年,本村屬龍馬鄉第四保,1950年1月,劃為第三區公所第四行政村世興村,1952…[詳細] |
樂把村 | ~207 | 村莊 | 清朝嘉慶年間,逃難人在此定居,定居人群根據地形地貌和當時的形式取名為“樂膽”,意為低凹處,后演變為樂把。…[詳細] |
瓦廠村 | ~208 | 村莊 | 因當時農戶生活貧困,住草房,無能力建蓋瓦房,后來大力建造做瓦片的廠子,故而取名瓦廠。…[詳細] |
獅子窩村 | ~209 | 村莊 | 因本村山高林深,有很多動物出沒,其中獅子多,故取名為獅子窩。…[詳細] |
地名由來:
水泄彝族鄉因明代在境內辦銅礦廠,用水引自馬板河,因溝長多沙,水至此已泄完,故名水泄。
基本介紹:
水泄鄉有國土面積395.5平方公里,東鄰龍街彝族鎮;南隔四季利河與保山地區昌寧縣茍街鄉為鄰;西靠杉陽鄉并隔瀾滄江與保山相望;北與廠街彝族鄉接壤。延伸部上,跨銀江河斷裂帶之上,形成了高山與河谷交替分布的特殊地形。全鄉有耕地面積27826畝,其中,水田5227畝,旱地21919畝,人均耕地1.72畝。2007年全鄉總戶數4653戶16858人,其中男性8800人,女性8058人,農業戶4203戶16220人,占90.3%,非農戶450戶638人,占9.7%,人口密度43人/平方公里。境內居住著彝、漢、苗、傈僳、白、回、納西、景頗等8個民族,漢族占24.9%,少數民族人口12763人,其中彝族11
文化旅游:
牛街河三烈士紀念塔位于永平縣水泄彝族鄉水泄村民委員會牛街河,為1950年3月,在清剿侯茂祺,字德文匪幫的戰斗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四軍王光玉等三位同志在水泄一帶光榮犧牲。1985年12月永平縣
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稱龍馬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廠街區。
1958年,撤區并鄉,建立水泄公社。
1961年,水泄從廠街區劃出成立水泄區。
1970年,撤銷區、鎮、社,改為水泄公社。
1984年2月,水泄公社改為水泄區。
1988年,由水泄區改為水泄彝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