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苴卻社區 | 隸屬:永定鎮 |
區劃代碼:532327101001 | 代碼前6位:532327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云E |
長途區號:0878 | 郵政編碼:6514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古時稱永定鎮為苴卻街,傳說古時在今永定小學大門旁有古墓,曾出土泥塑人物,其中有一件為泥人泥馬,泥馬鞍轡俱全,泥人立于泥馬旁,其左腳踏在泥馬的鞍鐙上,作欲跨騎狀,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百姓敬奉如神。在每年的農歷三月二十八日的土主會上,將泥人泥馬捧出供奉在祭臺上,舉行祭祀典禮。因泥人左腳踏在凳上,其地因此取名“左腳”,后被文人書寫成“苴卻”。“苴”(Zuǒ)本地讀音與“左”相同。“苴卻”即被作為地名流傳下來。2002年11月,該社區以苴卻為名。
基本介紹:
苴卻社區是云南省楚雄州永仁縣永定鎮下轄的社區,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532327101001,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532327。郵政編碼為651400,長途電話區號為0878 ,車牌號碼為云E。苴卻社區與龍頭山社區、小漢壩社區、大壩村、良田村、糯達村、麻栗樹村、太平地村、乍石村、云龍村、麥拉村、店子村相鄰。
歷史沿革:
2002年11月從龍頭山村民委員會分出,成立苴卻社區居民委員會,屬永定鎮,名稱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苴卻社區附近有永仁方山景區、龍虎峽、福山草堂、靜德寺、中和夏家大院、方山活佛寺等旅游景點,有楚雄撒壩豬、永仁板栗、永仁大腳菇、永仁雞樅、落水洞櫻桃、永仁山珍等特產,有楚雄彝族火把節、彝族花鼓舞、梅葛、彝族老虎笙、彝族酒歌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