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興鎮 | 隸屬:永善縣 |
區劃代碼:530625105 | 代碼前6位:530625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云C |
長途區號:0870 | 郵政編碼:657300 |
轄區面積:約14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13萬人 |
人口密度:約14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社區、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老街社區 | ~001 | 鎮鄉結合區 | 解放前有江西、湖廣兩地人在此修街趕集市,1929年集市遷至新街,此地稱老街![詳細] |
新街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1929年大興場由老街遷至此新街,得名新街![詳細] |
濱江社區 | ~003 | 鎮鄉結合區 | 因坐落于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庫區湖岸邊,得名濱江。…[詳細] |
魯機村 | ~202 | 村莊 | 因有一姓魯的人在此來打獵,比較辛苦,死亡在這地方,當地人殺雞紀念,取名魯雞,后期雞更名機。又有一說是,“魯機”系彝語“魯姐”的漢譯音。“魯”(古彝語)…[詳細] |
梨園村 | ~203 | 村莊 | 相傳,一位木工匠人外出做工,帶進一梨樹顆種苗,在此地培植了第一棵梨,從那以后逐步培植了一大片,春花時節,梨園花開,景色宜人,故名梨園![詳細] |
駱丘村 | ~204 | 村莊 | 因與落口、馬路兩村合并時,取馬路鄉的“馬”,落口鄉的“落”;落字棄頭為洛,棄水為各,“馬”“各”合并為駱,境內丘林環繞,得名駱丘。…[詳細] |
核桃村 | ~205 | 村莊 | 因解放前此地核桃樹多,得名核桃。1932年屬大興;1950年屬第三區;1953年屬第九區;1958年屬大興人民公社;1962年屬大興區;1969年屬大…[詳細] |
馬坡村 | ~206 | 村莊 | 因后面的大山有酷似馬的大巖,得名馬坡。1932年屬大興;1958年屬大興人民公社;1962年屬大興區;1969年屬大興公社;1984年屬大興區;198…[詳細] |
金沙村 | ~207 | 村莊 | 因鉛鋅礦、磷礦等礦產資源豐富,明崇禎7年(1634),有人在灶璧山下淘金沙,規模不斷擴大,得名金沙廠,后由大興公社取名為金沙![詳細] |
河口村 | ~208 | 村莊 | 因金沙小河與金沙江在此匯合,得名河口。1932年屬大興;1950年起為大興鎮屬第三區;1953年起為大興鄉屬第九區;1958年起為河口管理區屬大興人民…[詳細] |
地名由來:
明末清初,今老街處曾打過鹽井7口,出過井鹽,因其地處平壩,故名大井壩。清初,大井壩貿易興隆,得名大興。
基本介紹:
位于縣境西南部,是滇軍六十軍軍長曾澤生的故鎮。鎮駐地新街,距縣城155公里。地處五蓮峰山系東則,金沙江南岸,東與茂林相連,東南與萬和、伍寨、碼口相鄰,西北與四川省金陽縣隔金沙江相望。
大興原名大井壩。明未清初,今老街處曾打過鹽井七口,出過井鹽。后被當地人以所謂“挖開南方井,鋨死北邊人”為由告發敘州府,府尹公斷,令封鹽井,改井為田。因其地處平壩,故名大井壩。清初,以大井壩貿易興隆,得名“大興”。從雍正六年(1728年)置縣治起,即隸屬永善縣轄,1922~1950年間曾設鎮、區建制。
1951年命名為第九區,1958年改稱大興人民公社。1960年改稱大興區,1969年復稱公社,
榮譽排行:
2021年3月,大興鎮入選2020年云南省衛生鄉鎮名單。
2014年7月,大興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曾將軍故居位于大興鎮老街社區驛馬自然村,始建于1920年,占地面積11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200平方米,坐南朝北,仰靠棋盤山,俯臨金沙江。圖片故居由正堂、戲樓、北廂房、南廂房、北碉樓、南
歷史沿革:
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縣,屬永善縣。
民國十一年(1922年),設鎮、區建制。
1951年,命名為第九區。
1958年,改為大興公社。
1960年,改大興區。
1969年,復稱公社。
1984年,改區。
1988年5月,區改鄉。
2002年,鄉改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