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小新街鄉 | 隸屬:元陽縣 |
區劃代碼:532528206 | 代碼前6位:532528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云G |
長途區號:0873 | 郵政編碼:662400 |
轄區面積:約148.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43萬人 |
人口密度:約16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小新街村 | ~201 | 鄉中心區 | 小新街:該自然村自清乾隆年間在此開始趕集,街子較小,故名小新街。…[詳細] |
者臺村 | ~202 | 村莊 | 者臺:該自然村原址被水沖塌,遷此地取名趲一臺,演變為者臺,故名者臺。…[詳細] |
嘎媽村 | ~203 | 村莊 | 因本村民委員會原駐嘎媽村,現搬至下新寨村,以原駐地得名。…[詳細] |
大拉卡村 | ~204 | 村莊 | 原名大攔卡、大喇卡,演變為大拉卡,是土司八卡之一。…[詳細] |
都魯保村 | ~205 | 村莊 | 都魯保:因該自然村位于凹凸不平的小山包之間,故名都魯保。…[詳細] |
綠山寨村 | ~206 | 村莊 | 綠山寨:因該自然村周圍有六個山包,故名六山,雅化為綠山寨。…[詳細] |
石巖寨村 | ~207 | 村莊 | 村民委員會駐地石巖寨,故名。1950年劃入元陽縣,為稿吾區為新魯沙鄉;1951年為元陽縣稿吾鎮轄地新魯沙大隊;1956年為逢春嶺區新魯沙鄉;1970年…[詳細] |
新魯沙村 | ~208 | 村莊 | 1950年劃入元陽縣,為稿吾區為新魯沙鄉;1951年為元陽縣稿吾鎮轄地新魯沙大隊;1956年為逢春嶺區新魯沙鄉;1970年從新城區劃出小新街、者臺、大…[詳細] |
克甲村 | ~209 | 村莊 | 納更土司后裔五房之一,曾設克甲鄉,解放前政區名,沿用克甲。…[詳細] |
地名由來:
小新街鄉因明初當地無人居住,清乾隆年間(1736—1798年)開始趕集,附近有逢春嶺街、誥封碑街等,而當地街子較小,故稱小新街。
基本介紹:
小新街鄉位于元陽縣東部,距元陽縣城南沙84公里,東與逢春嶺鄉相鄰,南靠金平縣營盤鄉,西與上新城鄉接壤,北與個舊市蔓耗鎮隔紅河相望。地處東經102°57’16"至103°57’16″,北緯22°57′16"至23°08’00"之間,國土面積148.6平方公里。 全鄉轄者臺、小新街、嘎媽、大拉卡、都魯保、綠山、石巖寨、新魯沙、克甲9個村委會、81個村民小組、98個農業生產合作社。 全鄉有耕地面積19595畝,其中水田10600畝。旱地8995畝;土地詳查面積175599.75畝。2002年全鄉總人口 22728人,其中農業人口22378人,古總人口占88.8%。居住著哈尼、彝、漢、苗、
歷史沿革:
明洪武年間(1368至1398年),屬臨安府納更土巡檢。
清雍古元年(1723年后),屬稿吾土把總轄地。
民國二年(1913年),屬個舊外西區。
民國八年(1919年),劃入蒙自縣,分屬第九區和第十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分屬納更鎮和稿吾鎮。
1950年,劃入新民縣,分屬納更和稿吾區。
1951年,分屬元陽縣納更鎮、稿吾鎮。
1956年,分屬逢春嶺區和新城區。
1970年,從新城區、逢春嶺區劃出5鄉成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