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永樂社區 | 隸屬:太平街道 |
區劃代碼:530602003009 | 代碼前6位:530602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云C |
長途區號:0870 | 郵政編碼:6570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地名由來:
因民國時期此地叫永發鄉,解放后為慶祝人民翻身,取豐收快樂之意,得名永樂。
基本介紹:
永樂社區隸屬昭陽區太平街道辦事處,地處太平辦事處東邊,距辦事處所在地2公里,到辦事處道路為土路,距區3 公里。東鄰黃竹林社區,南鄰水塘壩社區 ,西鄰太平社區,北鄰水平社區。轄2個自然村、12個居民小組。現有農戶1119戶,有鄉村人口4771人,其中農業人口4113人,勞動力327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533人。
社區概況 -
全社區國土面積4.66平方公里,海拔1950米,年平均氣11.2℃,年降水量76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洋芋、烤煙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2501畝,人均耕地0.61畝。2007年全社區經濟總收入1033.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9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歷史沿革:
1950年成立永樂鄉;1958年改稱永樂管理區;1962年改稱永樂公社;1988年改稱永樂行政村;1993年改為永樂村民委員會;2006年更名為永樂社區居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永樂社區附近有望海文化公園、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山包村、孟孝琚碑、望海樓(恩波樓)、清官亭公園等旅游景點,有昭通苦蕎、昭通蘋果、昭通醬、昭通洋芋、昭通油糕餌、洋芋全席等特產,有四筒鼓舞、大關苗族蘆笙制作技藝、馬楠苗族蘆笙舞、昭通端公戲、四筒鼓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