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概況】虎跳峽鎮位于香格里拉縣境東南部, 介于北緯26°54′~27°30′,東經99°39′~100°01′之間,東面隔金沙江與麗江市玉龍縣龍蟠鄉相望,南連迪慶經濟開發區,東、北兩面分別與三壩鄉、小中甸鎮接壤,西面與金江鎮山脈相連,鎮政府駐地下橋頭,海拔1853米,距縣城97公里,國道214線、碩多崗河從北向南穿境而過,是香格里拉縣通往內地的門戶,素有迪慶州南大門之稱。虎跳峽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村莊坐落在金沙兩岸和碩多崗河兩岸,全境四分之一地區處于金沙江西畔為河谷地區,背山面水,農田村舍分布在狹長的偏坡上,其余四分之三地區為半山區和高寒山區,村莊座落在碩多崗河兩岸,鎮內有雄偉的山峰,也有較平緩的斜坡和深邃的峽谷。特殊的地理環境蘊藏著豐富的水利資源和礦產資源,但陡峭的山地易被沖刷,雨水季節常發生泥石流。鎮內氣候主要受西南季風和南支西風急流的交替控制,形成亞熱帶氣候,全年干濕季分明。年最高溫度32.3℃,年最低溫度-6℃,年平均溫度13.2℃,年降雨量738.1毫米,無霜期238天。
【行政區劃】虎跳峽鎮轄區原分屬金江、三壩、小中甸區,1950年9月, 原屬小中甸的土官等15個彝族村建立土官彝族自治村,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時,為便于管理,金江區劃出東坡、松鶴、長勝、永勝、橋頭五個鄉與土官彝族自治村(分為金星、寶山兩個民族鄉)合并建立虎跳江人民公社,1962年改為虎跳江區,金江區新仁、禮仁兩鄉劃歸虎跳江區。1968年改為公社,1984年改為區,1988年區鄉體制改革,經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設鎮,因鎮內有舉世聞名的虎跳峽而更名為虎跳峽鎮, 沿用至今。1998年迪慶州成立經濟開發區, 虎跳峽鎮劃出新仁、禮仁兩村歸開發區。現虎跳峽鎮下轄街道居委會和橋頭、長勝、永勝、東坡、松鶴、金星、寶山、紅旗8個村民委員會,107個村民小組。
【民族和人口】全鎮總面積831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30420畝,人口14577人,其中農業人口3290戶,13502人,占全鎮總人口的89%。有漢、彝、 傈僳、納西、藏、白、普米、苗、回等九種民族,是典型的多民族雜居區,少數民族占全鎮總人口的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