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壟頭村 | 隸屬:東屏街道 |
區劃代碼:330322003204 | 代碼前6位:330322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浙C |
長途區號:0577 | 郵政編碼:325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從地形看,村的東北面山脈像一條龍,龍頭在村的東北角崎頭山,龍身由田隔頭、吉仔山、大山山脈連接組合,尾部沿至仙疊巖。龍身前端有一個山崗——大龍山上像是一顆龍珠,與崎頭山(龍頭)相望,以大龍山的“龍”字和崎頭山的“頭”結合。另一個巧合是,陳府王(陳元光)名廷炬,字龍湖,故取圣王“龍”字作地名,也確是天造之合。我們龍頭的龍不是天上的龍,而是在地面上的騰龍,所以加“土”字,這乃是“龍山靈地,從今這開頭”。取名壟頭,也正是體現了人杰地靈之含意。
榮譽排行:
2023年12月,壟頭村被命名為2023年度浙江省衛生村。
2018年12月,壟頭村被命名為2018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
基本介紹:
壟頭村
是一個以羊棲菜養殖為主的專業漁村,有養殖戶100多戶,養殖面積達到2000多畝,是洞頭無公害養殖基地。漁業方面有6艘較大馬力流刺船。按照區位特點及經濟條件,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重點,穩步推進”的工作方針,先后獲取縣生態村、平安示范村、綠化美化村、漁業生產先進村、計劃生育先進村、市村莊整治村等榮譽稱號。隨著旅游的發展,積極做好濱海沙灘保護,繼續做好金沙岙旅游開發工作。
還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漁家特色文化村,村民在從事勞動之余,自發組織各類文藝隊伍。近幾年來,村兩委抓住這個優勢,重視群眾性文化建設工作,大力組織開展漁燈表演、舞龍表演、腰鼓等各類文體活動,自娛自樂,豐富
歷史沿革:
清之前,壟頭村屬玉環廳第二十部。
民國始,屬玉環縣第四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始,屬玉環縣三盤區東屏鎮第三、第四保。
1952年10月,設寮壟鄉,壟頭村劃為寮壟鄉為第一、第二村。
1953年6月10日洞頭置縣,7月后歸屬洞頭縣。
1956年2月,洞頭、寮壟、半屏三鄉合并為洞頭鄉,壟頭村歸屬洞頭鄉。
1961年公社化時成立洞頭人民公社壟頭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后建為壟頭行政村。
1996年8月,省民政廳
周邊相關:
壟頭村附近有洞頭望海樓、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紀念館、北岙媽祖廟、洞頭七七保衛戰遺址、林環島烈士故居、洞頭烈士陵園等旅游景點,有羊棲菜、泥糍、三絲敲魚、洞頭蟶子羹、芝麻雞、松炸蝦球等特產,有洞頭媽祖祭典、洞頭貝雕、洞頭七夕成人節、陳十四信俗、洞頭八大巧、東岙普度節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