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興福村 | 隸屬:長安鎮 |
區劃代碼:330481103213 | 代碼前6位:330481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浙F |
長途區號:0573 | 郵政編碼:314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區內有興福寺,以寺名得名。
基本介紹:
興福村位于海寧市長安鎮北郊,轄1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為579戶。總人口2485人。2011年全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0475萬元。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99萬元,人均集體可支配收入39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668元,年末集體資產總值976萬元。
多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我們興福村黨總支、村民委堅持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加快經濟發展為中心,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均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興福村先后被命名為三無達標村,村黨總支也多次被鎮委士名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同時,村民委和其他組織也屢獲殊榮。2005年全省開展的“千村示范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村名單發布,興福村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村名單,興福村榜上有名。
2021年5月,嘉興市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認定興福村為第一批嘉興市鄉村振興示范村(社區)。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村,興福村榜上有名。
2019年3月,浙江省林業局公布2018年浙江省“一村萬樹”示范村名單,興福村上榜。
2019年1月,興福村入選2018年度浙江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
文化旅游:
施家墩遺址位于海寧長安鎮興福村。屬新石器時代至春秋戰國時期。于1973年省文管會調查時發現,并對土墩進行局部清理,出土了原始青瓷豆、罐、簠等30余件遺物。歷年來采集的標本有印紋陶片和夾砂紅陶
歷史沿革:
1949年以前地屬儒興鄉。
解放初建為興福鄉興福、徐家、新村三個行政村和包家行政村的一部分。
1956年合建為紅旗高級社,屬㳯江鄉。
1958年建為興福大隊,以地有興福寺自然鎮得名,隸屬長安公社。
1961年析屬㳯江公社。
1984年1月改建為興福村,屬辛江鄉。
1999年11月隨辛江鄉并入長安鎮。
村委會駐地大石橋。
周邊相關:
興福村附近有施家墩遺址、海寧中國皮革城、海寧鹽官觀潮景區(海寧鹽官旅游度假區)、錢塘江、錢塘潮、鹽官古鎮等旅游景點,有海昌蜜梨、南湖菱、海寧三把刀、硤石燈彩、鹽官汪菜、海寧缸肉等特產,有海寧皮影戲、海寧三把刀制作技藝、海寧攤簧、嘉興剪紙、硤石燈彩、斜橋榨菜制作技藝等民俗文化。
區劃: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長安鎮·興福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