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外漕村 | 隸屬:甬江街道 |
區劃代碼:330205005202 | 代碼前6位:330205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浙B |
長途區號:0574 | 郵政編碼:3150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外漕村被認定為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2023年7月,外漕村被命名為浙江省“紅色根脈”強基(基層黨建)示范村(社區)。
2023年1月,司法部、民政部命名外漕村為第九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2022年12月,外漕村被確定為2022年度浙江省商貿發展示范村。
2021年12月,外漕村被命名為2021年浙江省衛生村。
2019年12月,外漕村被命名為2019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
2019年12月,2019年度浙江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名單公布,外漕村榜上有名。
基本介紹:
外漕村位于江北甬江街道與莊橋街道交界處,東與甬江街道夏家村相連,西至西大河與莊橋街道相鄰,北接甬江街道畈里塘村,南到江北大河與莊橋機場隔河相望,是一個傳統的糧菜結合村。全村區域面積0.84平方公里,下轄4個自然村,耕地面積750畝,總戶數199戶,在冊人口439人,共分6個村民小組,黨員31名,村民代表27名。
由于臨近機場和遠離交通要道,十幾年前的外漕村可謂是一窮二白,水電不夠用,道路為機耕路,信息閉塞,村莊落后,人心渙散,村負債5萬,村級固定資產20萬元,村級收入8萬,經濟發展遲緩不前,曾一度因為靠一個鴨場來增加村集體收入而被人們戲稱為“老鴨生蛋村”,是甬江街道最貧困的一個村。然而,
歷史沿革:
宋嘉定八年(1215)屬定?h清泉西鄉。
明嘉定《定海縣志》載,屬西管鄉。
至民國初,屬鎮海縣西管鄉5都2圖。
1930年屬西管區壓賽鄉。
1946年調整為沙堰鄉。
1949年12月,廢除甲保制,建立村委會。
1951年5月劃歸寧波市,7月屬壓賽鄉。
1954年11月,劃歸莊家橋特區。
1956年2月屬北郊鄉,成立高級社。
1958年9月屬莊橋人民公社,為生產大隊。
1959年12月,合并為甬江人民公社。
1960年1
周邊相關:
外漕村附近有綠野達人谷景區、保國寺、慈城古縣城、寧波老外灘、江北岸近代建筑群、寧波美術館等旅游景點,有慈城年糕、雙嵌麻團、寧波湯圓、菜蕻年糕絲、水晶油包、三絲宴面等特產,有慈城水磨年糕手工制作技藝、寧波面塑技藝、風箏制作技藝、半浦民間故事、骨木鑲嵌等民俗文化。
區劃: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甬江街道·外漕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