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王家井社區 | 隸屬:彭埠街道 |
區劃代碼:330104102016 | 代碼前6位:330104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浙A |
長途區號:0571 | 郵政編碼:310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清朝嘉慶年間,此地缺乏飲水,百姓深受其苦。有一王姓人家出資開鑿出一口好井,井水甘甜清冽、取之不盡。對于這口難得的好井,主人家立下規矩“井收勿幕”,即井口不需要用井蓋封閉,以便周邊街坊鄰里隨時取用。久而久之,來取水的人越來越多,此地便被人稱為“王家井”。
基本介紹:
王家井社區位于火車東站西側,東至鐵路樞紐,南至京杭運河、新塘路,西至麥廟港路(環站西路),北至麥廟路。社區占地面積28.23萬平方米,綠地面積8.47萬平方米,綠化率達30%。
王家井社區做為新型的回遷安置小區,又處于火車東站重要交通樞紐地帶。社區積極開展以“清潔家園、人人參與;健康生活、人人享有”為主題的每月固定衛生清潔日活動,對垃圾死角進行整治,對草皮、樹枝進行修復調整。為營造綠色美麗社區,以提高居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為目標,積極倡導綠色、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組建了由社區黨委、居委會組成的專門的管理組、自查組、執行小組以及督查小組,通過四級組織網絡,分工明確,協同合作,實現及時發現問題
歷史沿革:
1956年成立“合星農業社”。
1961年分開成立“楊家橋大隊”、“王家井大隊”。
1966年合并成立新風大隊。
1984年,改稱新風行政村。
2008年03月配合杭州市東站樞紐工程建設,開始新風社區整村拆遷。
2012年12月完成新風社區回遷安置工作,成立二個新型社區:楊家橋社區、王家井社區;一個股份制公司:新風經濟合作社。
2017年5月王家井社區完成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
周邊相關:
王家井社區附近有清河坊歷史文化景區、皋亭山旅游區、小營·江南紅巷景區、錢學森故居、胡慶余堂博物館、南宋皇城遺址等旅游景點,有杭州絲綢、拆凍鯽魚、杭州醬鴨、杭州貓耳朵、糟燴鞭筍、油燜春筍等特產,有杭幫菜烹飪技藝、杭羅織造技藝、杭州金銀飾藝、方回春堂、張同泰、孔鳳春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