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公淤村 | 隸屬:大溪邊鄉 |
區劃代碼:330824218210 | 代碼前6位:330824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浙H |
長途區號:0570 | 郵政編碼:324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古名沿淤、遷淤塢,均與地處溪邊有關,沿淤之沿,古時用三點水公字代,故清乾隆六十年,以公字代三點水公之沿字,名公淤。
基本介紹:
公淤村有2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240戶,789人,黨員20人,其中低收入農戶123戶,400人,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248元。耕地面積583畝,山林面積4312畝,產業特色:油茶300畝,茶葉290畝,水果104畝。發展重點:油茶、茶葉、畜禽、蠶桑。
需幫扶項目及要求:
1、村飲用水改造工程,需新造水池一座,進村入戶線路改造,解決村民飲用水困難,總計約32萬元。
2、村中道路硬化4000米,需投入資金15萬元。
3、螺絲坑低產茶園改造120畝,需投入6萬元。
4、對本村老油茶基地300畝進行技術改造,需投入9萬元。
5、村莊整治:聘請保潔員,對污染源進行清潔整治,投資2萬
歷史沿革:
宋屬金水鄉金水鄉宣風里,元屬六都七圖,明仍之,清屬金水鄉宣風里六都八圖,1934年屬集義鄉。
1950年稱黃谷鄉第4村;1955年組織公淤初級社;1956年稱勝利鄉公淤高級社;1958年稱村頭公社公淤生產隊;1961年稱大溪邊公社公淤大隊;1983年稱大溪邊鄉公淤村委會。
周邊相關:
公淤村附近有根宮佛國文化旅游區、七彩長虹旅游景區、古田山保護區、未來音全息科技館、秀麗潭頭景區、砸碗花濕地公園等旅游景點,有開化龍頂茶、開化杜仲茶、開化清水魚、開化香菇、藏制豆腐、開化板栗等特產,有東吳戰馬、馬金姚家源扛燈、蘇莊香火草龍、東吳戰馬、祭孔大典(南孔祭典)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