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臺門村 | 隸屬:智仁鄉 |
區劃代碼:330382210207 | 代碼前6位:330382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浙C |
長途區號:0577 | 郵政編碼:325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為紀念宋末元初抗元鮑叔廉等民族英雄設立義烈祠大臺門,故名大臺門。
鮑叔廉(?—1276),樂清旸谷岙人。南宋末,文天祥等駐扎溫州江心寺,號召組織勤王之師,叔廉以布衣應召,陳中興大事十條,深得文天祥賞識。命率當地義勇,防守溫臺交界處。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軍大舉進襲,婺、處、臺等州相繼淪陷。叔廉在溫臺…… 鮑叔廉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大臺門村:大臺門村是智仁鄉的第一大村。群山環繞、碧草花香,左去黃巖,右通溫嶺,東觀太湖山、西望百丈巖,素有川中之山,鐘靈毓秀,所謂“天賜安樂”之地。全村總面積2.62平方公里、轄8個自然村,耕地554畝,林地3016畝,農戶655戶,人口2145人。大臺原是太湖鄉駐地,是浙江省會用筍精品園基地,也是解放前黨建第一村,又是樂清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義烈祠,大臺門,項氏宗祠、項宅古建、殿墩宴公廟,古岙炮路廊。過去經濟并不落實,溫飽問題艱難解決。改革開放后,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興修水利保良田,修建道路為百姓。幾年來大部分村民外出經商、勞務較少,剩余勞力或山或田、生活過得殷實。特別建起了垃圾場、公廁
歷史沿革:
解放后初為大臺門村;1956年并入智仁鄉;1958年公社化時成立大臺門大隊,屬智仁管理區;1982年屬旸谷岙公社;1983年政社分設,改稱大臺門村,屬旸谷岙鄉;1985年屬智仁鄉;2011年6月區域調整后屬大荊鎮。
周邊相關:
大臺門村附近有雁蕩山、鐵定溜溜景區、中雁蕩山水利風景區、茗山、萬橋、余憲文將軍故居等旅游景點,有雁蕩毛峰茶、樂清泥蚶、雁蕩山鐵皮石斛、樂清黃楊木雕、花椰菜、石雕等特產,有細紋剪紙、樂清細紋刻紙、樂清龍檔、首飾龍、蒲岐抬閣、柳市保嗣酒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