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釣魚亭村 | 隸屬:邵家渡街道 |
區劃代碼:331082005251 | 代碼前6位:331082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浙J |
長途區號:0576 | 郵政編碼:318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鳳凰山腳有塊巖石,狀似漁翁釣魚,旁有一亭,相傳是漁翁喝茶、乘涼之處得名。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釣魚亭村被命名為2021年浙江省衛生村。
基本介紹:
釣魚亭村位于臨海市邵家渡街道南部,距街道中心5公里,北鄰石年村,南面靈江。
釣魚亭村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冷暖交差大,酷暑嚴寒期短,村域總面積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20畝,山林面積2362畝,至2007年末,全村行政村戶數232戶,人口678人,其中勞動力428人,造有山塘水庫2座,擔負著全村的生產,生活用水。全村自來水、有線電視入戶率100%,液化氣入戶率80%,全村總收入340萬元,人均收入4500元,村集體經濟薄弱,無工業化產業。
釣魚亭村主要農業作物以水稻、柑橘、楊梅為主。村里還有毛竹、板栗、柿、梨等水果,山林資源豐富,對發展水果產業有較大的潛力
歷史沿革:
釣魚亭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為渡頭范村,屬釣魚亭鄉,1958年為渡頭范生產隊,屬汛橋人民公社釣魚亭管理區,1961年建立渡頭范大隊,屬釣魚亭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改稱渡頭范行政村,屬釣魚亭鄉,1992年5月屬邵家渡鄉,1997年10月屬邵家渡鎮,2004年3月屬邵家渡街道;中臺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為前洋村,屬釣魚亭鄉,1958年為前洋生產隊,屬汛橋人民公社釣魚亭管理區,1961年建立前洋大隊
周邊相關:
釣魚亭村附近有臺州府城文化旅游區、臨海古城墻(江南長城)、龍灣海濱景區、江南大峽谷、羊巖山茶文化園、小芝碧水灣等旅游景點,有臨海西蘭花、臨海蜜桔、大石葡萄、涌泉蜜桔、臨海楊梅、臨海蟠毫等特產,有黃沙獅子、臨海古長城建筑藝術、臨海泥塑、大石車燈戲、臨海剪紙、上盤花鼓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