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永豐鎮 | 隸屬:臨海市 |
區劃代碼:331082108 | 代碼前6位:331082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浙J |
長途區號:0576 | 郵政編碼:318000 |
轄區面積:約15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41萬人 |
人口密度:約21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留賢村 | ~200 | 鎮中心區 | 《臺州府志·名宦傳》載:“沈作賓,字賓王,歸安(今浙江吳興)人。淳熙十六年二月以承議郎知臺州。首訪民疾苦,馳鹽禁,寬祖期,均徭役,更酒政,決滯獄,五十…[詳細] |
更樓村 | ~210 | 村莊 | 更樓村位于原更樓鄉中心,依山傍水.村共有面積502畝.其中水田458畝,旱地44畝,山林面積1308畝.更樓村現分12小組,有427戶,1323人.2…[詳細] |
三江村 | ~211 | 村莊 | 三江村位于臨海市西北方向近郊,距市區12公里;目前全村共有280戶,常駐人口907人,全村共有黨員22人,村兩委成員11人,村民代表33人。耕地面積4…[詳細] |
浦葉村 | ~215 | 村莊 | 村由浦王、渡頭葉自然村組成,各取一字。建國初為石鼓鄉浦葉村;1956年為浦葉高級合作社,屬更樓鄉;1958年建立浦葉生產隊,屬更樓管理區;1961年改…[詳細] |
下吳村 | ~216 | 村莊 | 《臺臨吳氏宗譜》記載,吳氏世家,自周泰伯受封于吳,其后代夸行公避權奸隱居臺城,轉遷臨西保成寥之浦下生聚,故名下吳。…[詳細] |
上郭村 | ~218 | 村莊 | 村莊位于更樓村北邊,村民姓郭。建國初為沙浦鄉上郭村;1956年為上郭高級合作社,屬更樓鄉;1958年建立上郭生產隊,屬更樓管理區;1961年改為上郭大…[詳細] |
下塘園村 | ~219 | 村莊 | 永豐鎮下塘園村北靠35省道,南臨永安溪,三面環山,環境優美,現有村民562戶1965人,耕地面積1500畝,山林面積1700畝。近幾年來,投入資金10…[詳細] |
沙頭村 | ~222 | 村莊 | 以前南北各有河道,中間是沙墩,村莊建于沙墩上。…[詳細] |
后郭村 | ~223 | 村莊 | 據《郭氏宗譜》載,唐玄宗時,刺史郭肇基從太原汾陽遷至浙江金華,其第六兄弟又遷至臨海更樓上郭,后分支到白毛大山郭,再分支到小嶺下,最后分支到該地,故名后…[詳細] |
楊杜村 | ~224 | 村莊 | 《臨海縣志稿》載為羊肚。后群眾認為此名不雅,遂以諧音稱作楊杜。…[詳細] |
蓼岸村 | ~230 | 村莊 | 一、概況:
蓼岸村位于臨海市西北方向近郊,距市區12公里;目前全村共有355戶,常駐人口1127人,全村共有黨員36人,村兩委成員10…[詳細] |
坊前村 | ~232 | 村莊 | 在一片墳莊前面,故名莊前,后改稱坊前。建國初為石鼓鄉坊前村;1956年為坊前高級合作社,屬保民鄉;1958年建立坊前生產隊,屬白毛管理區;1961年改…[詳細] |
新四村 | ~235 | 村莊 | 因村莊為四村合并而成,名四村,后因重名更名為新四村。…[詳細] |
江溪村 | ~241 | 村莊 | 江溪村座落于千年文化古城,無核密桔之鄉的臨海城西,是當地有名的水果村,生態村,文明村和先進文化示范村.全村分為6個自然村,共有493戶1561人,其中…[詳細] |
潘岙村 | ~254 | 村莊 | 村地處山岙,曾有潘姓人始居。建國初為赤繆鄉潘岙村;1956年為潘岙高級合作社,屬彭山鄉;1958年建立潘岙生產隊,屬沿溪管理區;1961年改為潘岙大隊…[詳細] |
沙段村 | ~260 | 村莊 | 據傳此地原是河灘,后經洪水沖積,成為一段沙灘地,后在此灘上建起村莊。…[詳細] |
橋下村 | ~266 | 村莊 | 橋下村位于永豐鎮西北部,擇溪而居,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民風淳郁.該村由占家岙與橋下兩個自然村組成.村中現有居民1327人.村中盛產垂面,豆腐皮,久賦盛…[詳細] |
方家岙村 | ~267 | 村莊 | 所轄地通稱方家岙。建國初為居溪鄉方家岙村;1956年為方家岙高級合作社,屬居溪鄉;1958年建立方家岙生產隊,屬居溪管理區;1961年改為方家岙大隊,…[詳細] |
八疊村 | ~278 | 村莊 | 八疊村地處永豐鎮北處,東鄰岙東,岙西村,西接104國道線。新拓寬的村內公路貫穿全村,交通十分便捷,區位優勢明顯,投資環境優越。全村下設12個村民小組,…[詳細] |
尚賢村 | ~279 | 村莊 | 因寄予新村美好希望,以崇尚賢達之意為名。…[詳細] |
石鼓村 | ~280 | 村莊 | 石鼓村簡介
石鼓村位于臨海市的西部,35省道貫穿全村,臺縉高速公路西段道口所在地。交通便利,離市區僅1…[詳細] |
茶寮村 | ~281 | 村莊 | 《鄭氏宗譜》載,鄭氏先祖高枧人鄭養晦夢見此地山場遼闊,有茶樹,遂遷居建寮,發展成村,取名茶寮。…[詳細] |
永賢村 | ~282 | 村莊 | 兩村在外鄉賢較多,其中呂山店村成立了鄉賢會,基于兩村長期推崇鄉賢文化,故取名永賢村。…[詳細] |
許洋村 | ~283 | 村莊 | 由石佛洋、許岙、三益村合并而成,從許岙、石佛洋村名中各取一字得名。…[詳細] |
吳岸村 | ~284 | 村莊 | 由白毛、董岸村合并而成,因吳姓人居多,且坐落于始豐溪岸邊得名。…[詳細] |
鳳凰橋村 | ~285 | 村莊 | 橋陽村、義岙口村,下村村等三村解放初期同發屬于保民鄉,村內有一水閘名為鳳凰閘,取名鳳凰橋村。…[詳細] |
大洋村 | ~286 | 村莊 | 地勢比較平坦,且土地面積較大。建國初為保民鄉大洋村;1956年為大洋高級合作社,屬大洋鄉;1958年建立大洋生產隊,屬白毛管理區;1961年改為大洋大…[詳細] |
大山郭村 | ~287 | 村莊 | 因村后有座高大的馬郎山,村民以郭姓為主得名。…[詳細] |
西岙村 | ~288 | 村莊 | 妙果寺是臨海八大寺之一,唐、繆兩姓分居寺的東西兩邊,后寺西邊發展成村,故名。…[詳細] |
溪畔村 | ~289 | 村莊 | 三村靠永安溪畔,三個村合并成立為溪畔村。…[詳細] |
河南村 | ~290 | 村莊 | 三村皆為原河南鄉,下缸窯村為鄉政府所駐地,故名為河南村。…[詳細] |
南岸村 | ~291 | 村莊 | 2018年行政村規模調整,由下蔡、柴埠渡村合并而成。因地處永安溪南邊得名。…[詳細] |
赤繆一村 | ~292 | 村莊 | 2018年8月行政村調整,由赤繆街、赤繆童、謝岙村合并而成。因建國初同屬于赤繆鄉,加序數得名。…[詳細] |
赤繆二村 | ~293 | 村莊 | 由昌岙、口坑岙村合并而成,因原屬于赤繆鄉,加序數得名。…[詳細] |
沿岸村 | ~294 | 村莊 | 據約在1400年前,王氏祖先從村西南大平頭山移到始豐溪岸居住,故名移岸,后諧音得名。…[詳細] |
彭山村 | ~295 | 村莊 | 村莊地處山上,彭姓人居住。彭山村建國初為彭山鄉彭山村,1956年為彭山高級合作社,屬彭山鄉,1958年建立彭山生產隊,屬彭山管理區,1961年改為彭山…[詳細] |
周沈村 | ~296 | 村莊 | 由下沈、周家岙村合并而成,由兩村各取一字得名。…[詳細] |
居溪村 | ~297 | 村莊 | 2018年行政村規模調整,由陳婆岙、松樹林村合并而成,因地處居溪邊得名。…[詳細] |
下趙村 | ~298 | 村莊 | 據《臨海趙氏宗譜》載,明永樂年間,趙匡胤十五世孫趙順侃(1364-1439)由黃巖北游,至臨海西鄉之居溪,見其地山清而水秀,于是定居于此,立村耕讀。因…[詳細] |
地名由來:
永安溪、始豐溪于轄區內匯合。
基本介紹:
永豐鎮成立于2002年1月10日,是臨海市行政區域調整后新設立的一個鎮,因永安溪自西向東、始豐溪自北向南流經全鎮,故名“永豐”。地處臨海市西北面,距市中心僅7公里,鎮域面積156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積27242畝,山林面積164366畝。行政村規模調整后,全鎮現有39個行政村,人口6.3萬,劃分鎮區、更樓和沿溪3個工作組,共有基層黨組織93個,黨員2272名。先后獲得中國特色休閑小水之鄉、浙江省衛生鄉鎮、臺州市生態鎮、臺州市美麗鄉村示范鎮、臺州市教育明星鄉鎮、臺州市擁軍優屬模范單位、臺州市土地執法模范鄉鎮、臺州市信訪基層基礎建設示范鎮、臺州市“先進無違建鎮”、臺州市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市級樣板鎮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永豐鎮被命名為2021年浙江省衛生鄉鎮。
2021年12月,永豐鎮被認定為2021年度浙江省森林城鎮。
歷史沿革:
宋朝時分屬太平鄉、興國鄉和靜安鄉各一部分;元時分屬五十都部分、五十九都、六十三都、六十四都、六十五都;清時屬歸溪莊、更樓莊、下塘園莊、留賢莊、赤廟莊、梅浦莊、沿岸莊部分;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分屬第十區石鼓鄉、靜安鄉部分及第九區西定鄉、小嶺鄉的下塘園莊;民國時期屬雙港區的八疊鄉、石鼓鄉、沿溪鄉及筱溪區的沙浦鄉部分。
建國初期有石鼓鄉、沙浦鄉、河南鄉、保民鄉、居溪鄉、許嶺鄉、居溪鄉、彭山鄉、八疊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