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北新村 | 隸屬:海濱街道 |
區劃代碼:330303003207 | 代碼前6位:330303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浙C |
長途區號:0577 | 郵政編碼:3250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地名由來:
當地民間習稱海邊涂灘水草地為“蕩”,據《邱氏宗譜》記載,邱氏廿七世祖于清嘉慶年間自平陽風林遷居寧村所城東門外老蕩湖東側蕩地,取名新村蕩。后因分為南北兩個自然村,村居北,故名北蕩,現更名為北新村而得名。
基本介紹:
北新村東臨甌江口,南與教新為鄰,西倚寧村、城東村,北接小陡村。全村由邱宅.王宅.移民3個自然地方組成,10個小組,另有公廁1所,社區衛生室1個,老人亭活動中心2個,移民活動一點1個。現有522戶2228人,外來人口約4000人,土地面積770余畝。村民年均收入約11398元,村集體年收入約20余萬。據《邱氏宗譜》記載:邱氏二十七世祖,清嘉慶間(1796~1820)自平陽風林遷居寧村所城東門外老蕩湖東側蕩地,取名新村蕩。后因人口增多,村落擴大,分為南北兩自然村,居北者名北蕩。新中國成立前,北新村稱北蕩;1958年,改名北新,是二戰時期的革命老村。時有中共地下支部1個、黨員4人;現有黨員67人,其
歷史沿革:
1949年稱北蕩村。
1958年稱北新大隊,屬永江管理區。
1961年稱北新大隊,屬海濱公社。
1984年置北新村委會,屬寧城鄉。
1992年4月,寧城鄉并入海濱鎮。
2000年1月永中、永昌、海濱、永興四鎮合并,屬甌海區永中鎮,2001年8月屬龍灣區永中鎮。
2002年溫州市行政區劃調整,海濱從永中鎮析出,屬海濱街道,歷史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北新村附近有龍灣雅林農業文化園、瑤溪、永昌堡、湯和廟、張天麟家廟、天柱風景名勝區等旅游景點,有黃牡蠣、永強泥蒜糕、靈昆假洞蝤蠓、靈昆文蛤、玻璃銀光刻、燈盞糕等特產,有藥發木偶、溫州過年習俗、中秋小擺設、溫州伏茶、民間信俗(湯和信俗)、海瓜子等民俗文化。